康海丰无耻这事儿,康姨妈早就知道,甚至王老太太也知晓一二。</P>
康姨妈信里都写了,怀疑康海丰偷她嫁妆,王老太太启程进京的初衷就是为康姨妈撑腰。</P>
只是没想到意外来的这么突然,没来得及撑腰,康姨妈就先躺下了。</P>
睡的那么安详。</P>
王老太太一心扑在女儿身上,也顾不得什么嫁妆不嫁妆,偶尔想起来,看到康海丰二十四孝的好模样,就算有疑虑,也无法宣之于口。</P>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P>
按宋律,女子嫁妆属于私产,丈夫不可随意挪用,且不参与夫家财产继承。</P>
这是人活着的规矩,若是人死了,妻家不得追理,当并与夫家。</P>
意思就是,康姨妈死了,王家不能索要嫁妆,都归康家,康海丰可随意支配。</P>
康姨妈并非无嗣,有一子二女,那她留下的嫁妆又有额外的要求:</P>
女儿得儿子的一半。</P>
也就是说,康海丰可以支配康姨妈的嫁妆,但是不能全给儿子,必须有两个女儿的份儿。</P>
正是基于此律,就给了王家插手的理由。</P>
或许是没意识到人能不要脸到这个地步,所以康海丰说没钱办葬礼,华兰和王大娘子也没有多想。</P>
可王老太太不一样。</P>
康姨妈在信里说的很清楚,嫁妆少了,并不是没了,王老太太只是故意不戳破罢了。</P>
总不能真的让康家砸锅卖铁吧,那大女儿留下的外孙和外孙女还怎么活?</P>
反正盛家和国公府家大业大,又不缺这点儿,全当是救急了。</P>
虽然不好听,但符合实际,何况外人又不知内情。</P>
不得不说,王老太太属实自信。</P>
自信到以为只要有她这根定海神针在,王大娘子就翻不起风浪。</P>
可是她忽略了华兰作为女儿的感受。</P>
如今的华兰,可不是在忠勤伯爵府忍气吞声度日的华兰。</P>
她是朝廷敕封的二等郡夫人,是国公府的当家大娘子,是京城人人羡慕的存在!</P>
她的背后,有官人辽国公的鼎力支持,有娘家盛家全力相助,还有赵官家和皇后的青睐有加!</P>
虚假的嚣张:</P>
太子之位非本王莫属!</P>
真实的低调:</P>
来,宝宝叫皇爷爷~</P>
别说在御街上走螃蟹步了,大内都是出入无阻!</P>
华兰不显摆,那是家教好,素质高,是顾及亲娘的脸面。</P>
可要是欺人太甚,那华兰也不介意撒撒野。</P>
更何况她也没冲着王家去不是?</P>
是没剑指王家,可王老太太却并不觉得有多么好受。</P>
华兰不鸣则已,一出手就让康海丰获得了巅峰强度体验。</P>
人在家中坐,热搜天上来。</P>
大街小巷全是关于康家的讨论,铺天盖地一般,将康海丰扒的彻彻底底,无所遁形。</P>
王老太太真是想不知道都难!</P>
康海丰这大半年表现的很好,王老太太本来是很安心的,可市井坊间的流言喧嚣尘上,她又不得不防。</P>
于是就以外孙和外孙女为借口,想要点验嫁妆,一是为了验证流言真假,二是为了防康海丰重子疏女。</P>
金小娘毒害康姨妈,可是让王老太太厌恶极了康家的妾室,一点儿都不想让庶子庶女沾光,打算趁着自己和王世平在,将康姨妈留下的嫁妆给康晋、康允儿、康元儿三个分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