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热闹的刺史府(2 / 2)

她什么大风大浪没跟着父亲经历过?</P>

区区一个凉州,哪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煽情的涕泪横流。</P>

陈望来到东晋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母太后老妈,一个是嫡母司马熙雯。</P>

两个女人都为他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艰辛。</P>

但前者是心疼和慈爱,后者则是培育和教诲。</P>

多年不见,前者是抱头痛哭,后者则是将那份母爱深藏心中,逼他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长起来,为颍川陈氏光耀门楣。</P>

是啊,温室里的花朵和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都是一个样,不能经历一点风霜雨打。</P>

想到这里,陈望也笑了起来:“嘿嘿,望儿确实是奉诏宣慰,陛下诏书还留在郡衙卧房里,在凉州被奉为上宾,只是日夜惦念大娘身体安康,寝食难安,所以又黑又瘦。”</P>

“啧啧啧,你们看看,望儿在外面没干别的,历练了三年嘴巴,”司马熙雯笑眯眯地戏谑道:“比你父亲嘴甜的多,得,我可受不起,你把甜言蜜语留给你两位夫人去吧,呵呵……”</P>

众女又是一阵大笑起来。</P>

司马熙雯欲搀扶起陈望,陈望赶紧起身先搀扶着她坐下,自己依旧侍立在她身旁,满含深情地望着她。</P>

司马熙雯抬手道:“还不见过你两位婶娘和鲁之妹妹,还有令姜、法慧。”</P>

陈望从司马熙雯身上收回目光,躬身向荷香、鲁秀一一施礼。</P>

陈鲁之则落落大方的屈膝盈盈下拜,娇声道:“弟媳,见过兄长。”</P>

陈望慌忙还礼道:“鲁之,快快请起,你和二弟的婚事我也未能参加,也未送贺礼…….”</P>

说着,陈望下意识地周身摸索了起来。</P>

看着陈望脸窘地通红,司马熙雯笑骂道:“罢了,罢了,傻小子,人家令姜已经替你把贺礼给了。”</P>

“哦,哦……”陈望转头看向谢道韫,四目相对,恍如隔世。</P>

相比较于三年多以前的谢道韫让陈望不敢直视。</P>

二十二岁的她脸上少了以前在建康时的活泼灵动,多了几分成熟优雅气息,仿佛吹弹可破的鹅蛋脸微红,却不是娇羞而是兴奋。</P>

“夫君……你是否已经将妾身给遗忘了?”她旁若无人地直言问道。</P>

陈望红着脸看了看另一边笑吟吟盯着自己的王法慧,又看了看其他人,局促地道:“没,没,没怎么忘。”</P>

“哈哈哈哈哈哈……”荷香那银铃般地笑声又爆发了出来,“没怎么忘是什么含义?要不我们回避一下?你们小两口私下去叙离别之情?”</P>

众人跟着一起大笑起来。</P>

司马熙雯摆手道:“望儿从万里之外归来,又去了建康,平息了事态扩大,这都是大喜,想来他也饿了,我们还是边吃边聊吧。”</P>

说完,她喊道:“小环,小环!饭菜好了没有?”</P>

小环在后面高声应道:“好啦,夫人,现在上吗?”</P>

“快上,快上,你们长公子再不吃点儿饭垫垫饥,好让她们几个给整晕了。”</P>

“好叻……”</P>

众人回到座榻中坐好。</P>

陈望坐在司马熙雯下首,依次是王法慧、谢道韫;陈安坐在她上首,依次是荷香、鲁秀、陈鲁之。</P>

不多时,小环带着丫鬟们把饭菜端了上来。</P>

一时间中堂之上浓郁的肉香和蔬菜的清香交织在一起,令陈望顿时感到了饥肠辘辘。</P>

“哎?为何无酒啊?”司马熙雯不悦地问道身后的小环。</P>

小环屈膝回道:“禀谯国夫人,平时您也不饮酒,现在又是午时……”</P>

“哎!你们以后得适应,我这俩新妇(魏晋时期儿媳妇的称谓)都是好酒之人,尤其是慧儿,是不是?”说着,司马熙雯笑眯眯地看向王法慧。</P>

王法慧一脸娇羞,嗫喏道:“大,大娘,也可以不饮的……”</P>

“哈哈,我与你父相识多久了?你的秉性能瞒得过我?”说着,司马熙雯吩咐小环道:“取城父高炉酒来,今日我高兴,每人一觞,最后谁有剩余,再罚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