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青团(2 / 2)

有女若清 格卓 1477 字 9个月前

吃过了晌午饭,严氏、苏若淳,苏若清都提着篮子去送青团,赵金凤家,喜梅家,黄家两房,何丰家,方家挨个走了一遍,最后两篮子则是由兄妹俩送去了小学堂。</P>

苏若潇和方玉琮学了一早上,此时还在午休,褚墨便带着他们去了后院的正厅,褚夫子几人正在那里喝茶呢。</P>

“夫子,两位先生,这是清儿自己做的青团,还有我家包的粽子,送来给夫子和先生们尝尝。”苏若淳说罢,和妹妹一起把竹篮子放在桌上。</P>

“这青团是已经蒸好的,凉了也不要紧,回头让王妈上蒸屉蒸个一刻钟就能直接吃了。这东西不能久放,只能吃个新鲜,所以量也不多,怕坏了。夫子和先生们若是喜欢,打发若潇跟我说一声,这嫩艾草山里还有好多,我再包了送来。”苏若清笑眯眯地说道。</P>

许堰老爷子是南方人,青团自是常吃的,只是没想到这云州境内的小山村里,竟然也会有人做这南方的吃食。</P>

他抚着胡须笑道:“哦?你这丫头还会做我们江州的吃食?”</P>

苏若清看着上首那清瘦却精明的老爷子,回答道:“回许先生,我是从一本叫《天丰杂记》的书上看到的,那里边写了不少大庆各地的风土习俗还有茶饮吃食,我觉得好就学着做了,不过我这也是第一次做,许是比不得江州那边的味道好,回头您尝尝看,有哪需要改进的,您打发若潇告诉我。”</P>

林维笑呵呵地说:“你这丫头茶饭手艺一向不错,何况你是照着许先生写的书做的,他怎么会觉得不好呢。”</P>

苏若清闻言眼睛一亮,笑眯眯地说:“原来那《天丰杂记》是许老先生的着作,那我可赚大了,里面好多吃食我都眼馋呢。回头我都试试,做好了送来,请夫子和先生们尝尝!”</P>

“什么着作,不过是写了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记下来罢了,只是没想到,你一个小丫头居然也喜欢看杂记。”许堰突然就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几分兴趣,女子读书多是主攻《女四书》之类的,再有才情些的,如他许家族中那些孩子,便是和男子一般学些诗词歌赋罢了,喜欢杂记的,还是第一次见。</P>

苏若清点了点头说:“嗳,我可喜欢看了。我虽然是农家孩子,比不得那些大家小姐,但也是养在家里不怎么出门的。先生书里写的东西,我看了就开心,就好像我亲眼见到了那些名山大海,尝到了那些甜酸苦辣。我常想,幸好爹爹教我读书认字了,他常说‘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真是有道理得很嘞。”</P>

褚夫子几人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小姑娘,心底不由得更加看重了几分,不过及笄之年,却这般清灵通透,当真像是一颗明珠啊!</P>

从学堂后院出来,兄妹俩人慢慢悠悠的往家里走着。苏若淳看了看身旁拿着狗尾巴草把玩的妹妹,犹豫了半晌开口说道:“明日我去永安镇,你想去吗?”</P>

端午节赵氏打发他去给小姑家送节礼,其实也是想让他去看看未婚妻子,四个月没见了,那许文淇怕是也很惦记他。</P>

苏若清想了想说:“还是不去了吧,我还没成亲呢,总往外跑怪不好的。”生在古代她也很无奈,女子的名声甚至大过生死,虽然大庆民风还算开放,但是未婚女子抛头露面总是不好的,没看她都不怎么敢去青河镇么,再加上若潇将来要走仕途,那苏家就不能有任何让人指摘的地方,这家族名声可也是考察的一部分。</P>

苏若淳也知道她顾虑什么,今天她在学堂里说的那些话,字里行间都透着她对那些名山大川的向往,可因为是女子,妹妹就只能天天窝在家里做针线做家务。</P>

他心疼妹妹却又无可奈何,文淇不也是如此吗,两人虽然定了亲,碍于名声自己都不能经常去看她,四个多月了明天才能见她一次。哎~只能等到妹妹成亲以后,自己再跟玉珩带着她俩出去逛逛了。</P>

苏若清一言不发的跟在哥哥身边往家走着,心里沉甸甸的觉得厌倦和愤慨,慢慢地,厌倦和愤慨又变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希望这个架空不存在于华夏五千年历史,却又和华夏古代极为相似的大庆,也能变成像后世一样男女平等,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