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坚韧的民族(2 / 2)

钢蛋还好,豆包这一上大学思想明显有了大变化,那些老师偷偷的夹带私货进了课堂。</P>

坐在袁老爷子对面的王河俩口子内心却无比感谢他。</P>

王河虽然见识不少,可对于高等学府和国外高等教育知之甚少。</P>

这位敏感的老人只是简单的一顿饭,聊了几句天就发现了豆包的改变。</P>

现在更是出言点拨豆包,一方面是为人师表为学生解惑。</P>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真的把把王家的孩子当自己孩子看待。</P>

豆包在消化着袁老爷子说的话,其他人却看着车窗外越来越热闹的场景。</P>

按照指挥停好车,钢蛋和豆包陪着袁老爷子打头走进已经警戒好的特殊通道。</P>

王河俩口子带着俩儿媳紧随其后。</P>

身边不时有外国友人用手里的胶卷记录着他们今天看到的一切。</P>

相信今天也会是他们消耗胶卷最多的一天。</P>

还没走到东边礼宾台的阶梯边,袁老爷子就被对面的欢呼声吸引住了。</P>

钢蛋扶着袁老爷子快速的上了礼宾台就往东边看去。</P>

金色的朝阳里,徒步方阵的战士已经在喊着口号在整理队伍了。</P>

朝阳照射在枪身上,刺刀反射的寒光是如此的冰冷。</P>

可广场上群众看到闪闪寒光却显的如此温暖,异常的安心。</P>

欢呼声掩盖住了战士们跺脚整队的声音。</P>

随着战士们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群众的呼声到了最大分贝突然就安静了下来。</P>

先是零星的歌声,然后就是数十万人的集体合唱。</P>

袁老爷子被礼宾区的服务人员请到自己的位置,刚坐下就笑着对钢蛋说道。</P>

‘看来我们的群众要先得一分了,军乐团可还没有反应过来了。’</P>

钢蛋听了笑着说道,‘到底和彩排不同,他们估计也没想到群众们会如此的热情。’</P>

回答完,钢蛋也没有了顾忌,大声跟着对面的群众一起唱了起来。</P>

一首唱罢巨大的欢呼声再次将人群搅和的沸腾起来。</P>

远处正在入场的群众不明所以的就大力挥舞着自己手中的旗帜。</P>

短暂的安静过后,这次是军乐团先起的头。</P>

他们总算将失去的一分又赢了回来。</P>

《东方红》这首哪怕是五岁孩子都会唱的歌再次被数十万群众一起合唱。</P>

这种整齐性,集体性,让被邀请来的外国宾客浑身的汗毛都立起来了。</P>

摸着胳膊上起来的鸡皮疙瘩,看着对面可爱,漂亮,穿着整齐的小学生整齐的口型唱着这首歌,恐惧不自然的从他们心底升起。</P>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没有指挥,没有人出来引领,军乐团就起了一个头。</P>

对面所有的群众都张嘴唱起这首歌,自己镜头下的主人公甚至双眼里已经满含泪水。</P>

只有到这里亲身感受一下,亲眼看看这种重大活动的组织能力,看看普通群众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党的拥护!</P>

真正见到了这个民族的韧性,智慧,坚强,无畏,才能明白为什建国之初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抵住西方十七国的压迫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