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召见(2 / 2)

特别提到宁王妃,是因为墨清韵是“老祖宗”的一环。哪怕他们当中也有私心之人,但对朝廷的安危,大兴的江山还是分外看重的。正如没几个知道老祖宗的身份,楚王、燕王恰好是除皇帝以外,知道某些内情的人。听到皇帝说起这话,燕、楚二王纷纷转头看向宁王妃,心中有了几分思量。</P>

皇帝,在敲打谁呢?特别是楚王没有想清楚答案,除了他们几个,秦王、晋王,还是皇帝的几个儿子?</P>

“臣一定会看的。”宁王妃接过了奏折,但没有看一眼,只是默默地回应着皇帝的期许。</P>

燕王、楚王知道老祖宗的事,但不多,他们与皇帝之间的秘密,若不是真心告知,是打探不清的。但多年身在京城,燕王觉得这事儿和几个亲侄子有关系。梁王、宋王和端王三兄弟,这些日子可常常聚在一起。</P>

“那么,陛下,臣等还能做些什么?”燕王接过话头,清楚宁王妃不善与皇帝交谈——至少是表面上的。作为藩王之首,燕王得拿出些表率的姿态来。</P>

“顺便将朕的意思,告诉给那些兄弟子侄们,朕这次算是个提醒。下次可就没那么好心了。”王启突然起身,弄得燕王条件反射,欲要离座,却被阻拦。“坐下吧,你是朕的弟弟,这里也没外人。”</P>

除了曹连和他的养子负责陪侍皇帝和下打手,这宣政殿确实没有其他的闲人。王启慢悠悠地散步在宣政殿的空地上,似是围着三人打转,结果到宁王妃身边的时候,便转到门口的方向,“诸位,你们的态度,对他们很重要。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前朝的教训再次发生,对吧?”</P>

皇帝所说的惨剧,自然是神宗年间削藩、杀藩和反叛的内战。那是大兴唯一一次内因为藩王问题出现的内乱,涉及到诸多孝宗、宣宗的子孙后代,株连无数。尽管燕王、楚王、秦王这样强藩幸存下来,但朝廷的分裂已经没法避免了。</P>

以此为鉴,王启实则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手足相残,尤其是太子——他不知道王沛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居然能把赵辉这样的内鬼提拔上来;而且,对待兄弟们,太子与他们也不亲近,似有疏远的意思。</P>

王启算得上失策吗?其实也不完全。毕竟,太子乃长子,又是名义的嫡出,那些小子们怎么搞也站不住脚。王启是这样打算的;但听到三位儿子的密谋,王启又必须正视一点。</P>

皇帝终究是要死的,王启必须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好路。有人会说,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但王启必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付出更多才行。</P>

王启知道,只靠自己去说明,也不过靠着皇帝的名义,暂时震慑住这些不怀好意的晚辈,但若是这三人呢?他们说话的份量,也许比自己要高出不少。</P>

宁王妃忍不住想,也就大兴有个“老祖宗”在苦苦支撑,不然你去哪里找人帮忙?但这事,她还是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