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穿插了大量的对白和演绎情节,当然表达得更直观冲击力也更强,虽然在传统贵族和一些学术大咖看来有些过于轻薄,但是却胜在更加通俗震撼效果也更强。
而且最主要是的门槛非常低,目前弗兰茨的暗月剧团中会跳舞颜值高的人很多,但是对音乐有理解的人就很少,同时精通唱歌和跳舞的人就更少。
但是这些舞者有一个优点,她们绝大多数都不怯场。而且这种演绎情节多的模式,更容易突出主角的优势。
过去她们最多只能是穿着与众不同的领舞,而现在还可以用语言声音来进一步丰富自己推销自己。
这让那些达官贵人和纨绔子弟更加有了追星的兴趣,因为那些明星似乎不只有好看的皮囊,还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当然这一切都是弗兰茨包装出来的,就和后世的经济公司一样,他也准备了一条流水线,专门来坑奥地利富裕阶层的钱,反正平民几乎一辈子都不会踏进这种场所。
弗兰茨并不是什么全才,也不可能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剧场之中。但他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来将原有的格局打破。
不过最初阶段弗兰茨还是要亲自动手的,比如借鉴后世着名的《茶馆剧本再加上一些印度的歌舞剧,创造出了《维也纳咖啡馆这部剧。
当然弗兰茨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的对话、旁白、以及角色独白之类就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
至于编舞,弗兰茨也提供了一些思路,那就是后世的韩舞和宅舞。这种专门跳给外行人的舞蹈,无疑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劣币驱逐良币现实就是这么无情,长年累月打磨的舞技却敌不过几下扭腰卖弄的风情。
只不过这些舞蹈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有些过分开放,但是又和美国那种文化沙漠里的那种赤裸裸的踢腿舞和钢管舞又不太一样,似乎没有那么下流,但又更加地赤裸、诱惑
其实韩舞和宅舞对于专业的舞者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或者说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这四位曾经维也纳四大剧场的当家花旦都并非常人,她们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舞蹈。
将一个很有深度的剧本用一种相对低俗的方式演绎出来,看似是一场喜剧但却是另一种悲剧。
弗兰茨并不喜欢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剧本,所以他想要打破的不是市场规则,而是这千年不变的怪圈。
弗兰茨并没有时间看她们训练,他只会帮人打开一扇门至于后面的路就要靠她们自己走了。
弗兰茨做得已经够多了,如果她们依然不能拯救自己,或者自甘堕落,那也只能怪她们了。
首演的当天气氛的热烈程度超过维也纳历史上任何一部歌剧,哪怕是之前歌剧之王瓦格纳的《飞翔的荷兰人也无法望其项背。
暗月剧团很快就成为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热门话题,几位主演的知名度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同行们。
其实这一时期的舞者和演员的社会地位还很低,出名的更多是剧作家与现代刚好相反。
鲜花和掌声淹没了整个会场,同样多的是谩骂和恶评,毕竟这种模式对于十九世纪的维也纳来说有些过于离经叛道。
但还是和弗兰茨之前说的一样,吵架的话通常来说声音更大的那边会有优势。
负面的评论很快就被淹没得无声无息,而指责这种模式的人多半是女性,可在这个时代她们的声音本就微弱。
再加上斯特哥尔摩综合症,以及打不过就加入的心理,很快一些女性也开始崇拜起那些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舞者来,甚至还有不少贵族女性为了嫁个“好人家”去主动学习的。
暗月剧团很快就名声大噪成了整个维也纳,甚至是整个奥地利最着名的剧团。
再加上此时的维也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欧洲之心,很快这种名声就传遍了欧洲很多人都慕名而来。
当然也有很多人想要加入其中,于是乎弗兰茨便丢出了所谓的“训练生”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选拔演员,另外也是为了物色一些可用之人去做一些比较阴暗的勾当,比如暗杀、诱骗之类的。
与之同时高涨的还有“k先生”的人气和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