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传承(1 / 2)

100个智能清洁仪。</P>

2个放自己房子里,18个给员工当福利用贡献点兑换,至于另外80个么……</P>

“鹿笙姐,你看下仓库,我新存了好东西进去,你们有需要的话用贡献点换,另外80个你看着安排做特色房间或者放花庭落钗做体验都……”</P>

林渔美滋滋,手机还没放下就穿上外套准备去干饭。</P>

刚要出门突然想起来件事,于是补充:“柯飞鸣那边可能对这个有兴趣,你有时间找他说一下,需要的话就2台批给他,但上次说的那个计算机老师让他赶紧给咱们敲定。”</P>

说来也有意思。</P>

他这儿的老师不少,但大多偏向文学造诣比较深的那种或者术业有专精的,像计算机这种偏现代技术类的目前还真没有。</P>

原因之一是幼儿园孩子太小,他和老师们都不太愿意让他们过多接触电子产品,这些东西和系统出品的全息拟态不在一个技术层面上,对视力还是有一定伤害的。</P>

原因之二就是因为这边确实专业不太对口,系统占据技术金字塔,不止林渔,就连柯飞鸣都没想带人过来班门弄斧。</P>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P>

林渔这儿人越来越多,不止7岁以前的小孩儿,还有不少在县城那边上学的大孩子。</P>

他们放假时候也会跟着这里的老师们学习、补习一些知识,还有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法进入学校的孩子,因为父母都在这边工作,干脆全天待在这边学习,比如生病的小花、比如早早辍学的巴尔(骆驼队那个16岁的小领队)。</P>

在林渔到来之前,这边整体的教学水平其实和灰扑扑的外表相当,都是整体落后于一二线城市的。别说外语和各种特色课,就连现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的电脑在这边也是个稀罕物。</P>

你敢相信这个年代,十几岁上了初中的小孩儿打字还是一指禅么?</P>

你敢信跟家里人住在沙漠里的孩子,住校的不提,走读的每天上下学的时间就要超过一个小时么,开11路的那种?</P>

但这种情况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就是常态。</P>

所以从开始到现在,林渔最初去了几次焦兰县城后,他就很少再去了。</P>

因为那边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上学时的环境都有一种割裂感。</P>

就好像处在两个时空一样的。</P>

一边是灯红酒绿高楼大厦的现代社会,一边是石板路自行车低矮小房子的旧时光,好像这里的时间在某个节点凝固过一瞬,而后所有发展都比其他地方慢了半拍。</P>

林渔最初习惯了快节奏,现在则喜欢上了自己一点点看着建设起来的“桃花源”。</P>

在这里生活很舒服。</P>

和好的人相处很舒服、在好的环境生活很舒服,连工作忙碌都变得很舒服。</P>

所以他前两天跟柯飞鸣提计算机老师的时候,也只是随口一提,其实当时并没有那么迫切。但柯飞鸣估计误会了,以为他要按万卷书屋那波人的标准找,所以这两天才一直没有反馈回来。</P>

柯飞鸣一直对系统的黑科技产物很感兴趣,或者说他背后代表的力量很感兴趣。</P>

林渔刚才已经跟张鹿笙说清楚了自己的要求,就是要给这些孩子找个技术达标的老师、有教学经验的最好,来给这些接触电子技术很少的孩子们启蒙一下,开开眼界,不用那种能参加竞赛的高精尖人才。</P>

相信柯飞鸣在这个胡萝卜的打动下,肯定能很快给孩子们落实计算机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