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做过准备的尚且头大,艺高人胆大直接来裸考的基本都傻了眼,知道科举与国考大不相同,没想到这么不同啊!</P>
传统仕子很快发现,除非再等一年去参加传统科举,否则在国考的新形式面前,他们多年的典籍积累,优势只能说是微乎其微,要不是国考偶尔也考几题经典释意,完全可以说是一点没有。</P>
其实这个事实在两制并行政策刚刚确认的时候就预料到了,然而刚刚宣判与今日真正上了刑场,感受总是相差很多的。</P>
当然,也有部分仕子破釜沉舟,在这长达一年的准备时间里,放弃了还要多等一年的科举,全身心接受新事物,工具书一本不落,精心备战,发现其实国考也就是换了个花样的考试,并没有那么妖魔。</P>
而且比起科举直接在考场一待就是数日的艰辛比起来,国考总归是轻松一些的,拢共就考两天,两个上午综合测评,加上两个下午各一篇策论,一些类似天工院各研究院或工部各司职衙门等技术含量高的,还有多出一天考职务相关测试。</P>
能够在这两天或三天的考试中拿下合格的成绩,方有机会进入第二轮的面试阶段。</P>
考试才刚刚过去一天,结束考试的国考已经形成了两极分化的评价。</P>
不少传统仕子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不得其用,明明腹有诗书,考试却只问粮食的种类,时间的换算还有逻辑的判断,这都什么跟什么?</P>
当然,也有人觉得国考丰富了题型,不再受锢于四书五经典籍,更综合全面地考验了一个学子的学识和能力水平。</P>
有好有坏的评价声音在民间各自吵得热火朝天,然而官场在事实上完全没有将考生的意见当作一回事。</P>
毕竟科举改制,国考设立这件事从杨首辅提出,最终朝廷拍板确定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定局,不会再因为一些小虾米的意见做出更改。</P>
更别说,国考之前全国大学招生的统一大考,虽说录取人数还是掌握更多教育资源的达官显贵占比更多,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录取之中,还是有不少平民百姓的存在的,且得益于承和年间义务教育的开展,以及摄政王有意的择选,有学生参加大考的地区,不能出现全数落榜的情况,若全县全乡只有一学生报名,姑且不论成绩直接录取,算作特殊名额。</P>
所以如今各地大学里的平民百姓学生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靖朝开国以来,历年国学院里,平民学子贡生人数的总和。</P>
这无疑是非常刺激的一件事,都知道大学生值钱,将来前途无量,越多的普通百姓从落后的乡镇,贫困的大山走进大学圣地,无疑给更多的贫苦大众看到改变生活的希望。</P>
且不说国考如何,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打破的,因为它关系到了无数百姓对将来生活殷切的希望。</P>
谁敢抨击这个事情,无疑就是个无数刚看到希望百姓过不去,逆民心而行,那是找死。</P>
而不止大学,如今从小学起就以多科目,全方位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注定了,新时代的读书人,绝对不可能再有过去那样的传统文人,可以确定的是,新时代的学子,是绝对不可能去碰科举那一套旧制的。</P>
有人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杨首辅和摄政王貌似一前一后来了套组合拳,打得庙堂群臣,没人反抗得了!</P>
因为他们的孩子也将在这套教育体系里成长,当然,你也可以在家自办私塾,继续走传统那套,只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围墙自乐的游戏,或许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P>
有能力有野心的贵族豪门,是决计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支持注定落寞的传统的,他们只会加入到新的游戏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