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刘备乃是中山郡王刘胜之后。(2 / 2)

“而且……”</P>

孙乾神色尴尬,欲言又止。</P>

刘备微笑道:“公佑有话,但说无妨。”</P>

孙乾连连点头,继续分析道:</P>

“而且对主公而言,无论得罪了哪一方,都没有好处啊。”</P>

其实,孙乾还是说得委婉,顾及了刘备的面子。</P>

于刘备而言,不是没好处,而是死无葬身之地!</P>

刘备叹气道:</P>

“公佑所言甚是,而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P>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P>

久别胜新婚。</P>

昨晚徐然和貂蝉折腾到半夜,弄得隔壁的蔡琰都没睡好。</P>

而今日一早,徐然就被曹操拖了起来。</P>

平时,徐然可以不去早朝。</P>

但今日朝会,要封赏寿春、徐州的有功之臣。</P>

徐然作为徐州之战的主指挥,又是朝廷的司空,不能缺席。</P>

朝堂之上,曹操逐一奏请论功行赏。</P>

刘协——恩准。</P>

封赏名单,昨夜就送到了皇宫,天子是看过的。</P>

等到曹操提到刘备三兄弟的时候,刘协突然问道:</P>

“朕听说,刘备是皇室后裔?”</P>

曹操一愣。</P>

董承当即起身,大声奏道:</P>

“启禀陛下,刘备乃是中山郡王刘胜之后。”</P>

刘协喜道:</P>

“哦,竟是真有此事!”</P>

“如此说来,刘备与朕还是亲戚呢!”</P>

“刘备何在?宣他觐见!”</P>

曹操抬头,看向刘协。</P>

刘协不敢与他对视,借故向朝堂外看去,避开他的目光。</P>

曹操与徐然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不动声色地往旁边退了退。</P>

很快,刘备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进了朝堂。</P>

今日所有封赏之臣,皆在殿外等候,所以来得很快。</P>

行过跪拜礼后,刘备自报了身份,与董承所有一致。</P>

刘协大为激动,蹭得起身,快步走到堂中,亲切地握住了刘备的手。</P>

“想不到,爱卿与朕乃是宗亲!”</P>

“快,拿族谱来!”</P>

刘备也是一副激动难耐,诚惶诚恐的模样。</P>

两人尴尬的演技,看得众人一阵尴尬。</P>

“太假了!”</P>

满宠凑在徐然身边,低声说道。</P>

他已升任洛阳令,有资格参与朝会。</P>

徐然嘴角微扬,静静地看着两人演戏。</P>

很快,小太监捧来了厚厚的族谱。</P>

刘协接过,装模作样地翻了翻,时不时地还点头品评两句。</P>

大致翻阅了一遍后。</P>

刘协将族谱交还给小太监,激动地说道:</P>

“论辈分,朕该称呼玄德一声皇叔啊!”</P>

“皇叔!”</P>

刘协声情并茂,就如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父母。</P>

皇帝金口玉言,这等于是承认了刘备的皇叔身份。</P>

饶是刘备昨日已有心理准备,今日得偿所愿,心中也是激动地不行。</P>

在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名图霸业,正朝他走来。</P>

曹操及众人,顿时瞪大了眼睛。</P>

没想到小皇帝竟会搞这么一手。</P>

因为事发突然,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P>

徐然暗暗着急,他朝曹操使了几次眼色。</P>

可惜,曹操被刘备叔侄俩的骚操作震惊到了,没有察觉到。</P>

擦!</P>

没办法了,看来这次得罪人的事,只能自己上了。</P>

徐然暗叹。</P>

“陛下,差辈了吧?辈分不对啊!”</P>

感人的叔侄认亲的场面,被徐然的一嗓子打破了。</P>

沉浸在激动中的刘协和刘备,同时一愣,齐齐看向徐然。</P>

刘备心中咯噔一下。</P>

徐然插手此事,让他顿时有种不妙的感觉。</P>

刘协面露不悦,冷声道:“司空此言何意?”</P>

此时,朝廷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徐然。</P>

徐然起身,先是看向刘备,问道:</P>

“玄德若是中山郡王之后,那么算算时间,应该是第十八或十九代玄孙,对吧?”</P>

刘备一愣。</P>

我擦,这他哪里算过?</P>

莫看他整日里的口头禅是:我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玄德是也!</P>

但中山郡王刘胜,据此已有数百年之久。</P>

中间繁衍了多少代,他哪记得清?</P>

事实上,刘备也只是儿时听族中老人讲起过。</P>

说他们这一脉,若是追本溯源,极有可能是中山郡王的后裔。</P>

但肯定不是嫡系和主脉。</P>

要不然,不会沦落到织席贩履。</P>

刘备见徐然说得信誓旦旦,有理有据,似乎做过研究统计,心中不由一凛。</P>

眼下的情况,容不得他多想。</P>

“司空,备乃是中山郡王的第十八代玄孙。”</P>

十八和十九,那就选个大的吧。</P>

刘备硬着头皮胡扯。</P>

他想:我不能证明我是刘胜后裔,但同样,你们也无法证明我不是啊!</P>

徐然微笑点头。</P>

然后他又看向刘协,继续说道:</P>

“所以我说,陛下弄错了辈分。”</P>

刘协和刘备几乎是同时问道:“哪里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