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劝父学车(1 / 2)

在陈胖子浑身上下小两百斤的优点里,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听劝,而且特别会听那些他觉得比他强的人劝。</P>

这两年他跟着胡涵赚了不少钱,那些买卖哪个不是被这小子提点出来的。</P>

于是,陈胖子听胡涵说完以后,马上就拍着胸脯保证:今后再也不惹事儿了,这两年就乖乖躲起来数钱。</P>

胡涵又给陈胖子指了条明道。</P>

现在市场上什么都缺,电器,家具、服装鞋帽以及服务业都有大量需求。</P>

但私营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这会儿就连广州后世那种轻工业之都也都才刚刚有了个萌芽。</P>

而且,全国之所以严打,根本原因还是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太多。</P>

这么多年轻人没工作,肯定会影响社会治安。</P>

虽然胡涵一家子经历有限,但是陈胖子那边人多力量大,可以干很多事情,他自己也心甘情愿地充当胡涵的白手套。</P>

首先,就是家具厂。</P>

正好胡爸那边产业升级了,以前做电视壳子那些老木匠没啥可干的,这次正好借给王胖子干家具厂。</P>

这年月,脍炙人口的组合柜还没流行起来。</P>

那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完全就是木框架和三合板拼起来的。</P>

胡涵记得大概是1987年的时候,胡爸自己动手就打了一套。</P>

成本低得要命,大概也就二百来块钱。</P>

但外面的一套组合柜可是要卖到八百乃至上千的。</P>

胡涵要是步子迈得大一些,把21世纪那种全屋定制做出来也未尝不可。</P>

胡涵说过两天上课的时候可以偷着画外形草稿,具体尺寸和工艺让陈胖子自己和老师父商量。</P>

现在倒不至于卖上千块一套,但五六百还是没问题的。</P>

主要就是人工,可以复制胡涵之前的思路,联系街道,联合办厂。</P>

这样既能帮不少待业小青年度过难关,还能挣钱,最重要的就是能有个半官方的身份,多了一张护身符。</P>

接下来还有服装厂。</P>

现在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服装加工业大部分还都是公家的,剩下的也都是跑单帮的小裁缝为主。</P>

公家单位一般缺乏创新动力,满街都是老几样儿,要赶时髦还得自己找裁缝做,麻烦至极。</P>

胡涵家里有不少外国的时装杂志,里面都是这两年流行的服装款式,可以都便宜给陈胖子当参考资料。</P>

再去找几个老裁缝打版,弄一批缝纫机就可以开干了。</P>

胡涵本来想安排胡妈干的,但是胡妈已经忙得脚不着地了。</P>

自己妈得自己心疼,钱不钱的不着急,亲妈的身体更重要。</P>

不如现在趁着劳动力过剩,先让陈胖子把成衣加工搞出来。</P>

不求规模多大,甚至都不求挣多少钱,先能帮多少人度过难关就行。</P>

另外,有了成衣加工和家具厂,必须还得有门店。</P>

这个得陈胖子自己找街道解决,或者走区里刘大妈那根线。</P>

这几个厂子加上零售业又能安排一部分就业,能帮不少人。</P>

当然,哪里都有些好吃懒做或是天生坏种的,不愿意卖力气干活还手不老实,那就各安天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