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北方的大汉,至少对百姓们来,算在丰年中顺利度过新年。
而最先动起来的却是曹嶷,他招呼着徭役们开始上工,加紧修建永济渠。
同时周边还没春耕的农民也都过来当临时工,或多或少的混口饭吃。
当然,等到春耕时,绝大多数临时工都会回去耕田,多耕种些作物出来。
毕竟,给别人打工,哪怕给朝廷打工,对这些徭役们来,也没多大安全福
但自己手上有耕田,自己能耕种出白花花的粮食来,这让百姓们安心不少。
毕竟打工只能混口饭吃,自己手中有土地才能传承家族。
毕竟谁都明白,这永济渠的工程完成了,那自己也就只能回去继续种田了。
没办法,百姓们能看到这里已经很不错了,冉底只能在自己的认知中规划。
随着刘泰确定修好永济渠,就开始南征的策略制定下来,从上而下的意志开始贯彻下来。
曹嶷,郭璞,王波更连过完年都没休息多久,便被拉到这永济渠的工程上。
随着头顶人物工作,下面的人自然一层接着一层行动力起来,竭尽全力修建永济渠。
当然,有了曹嶷带头干活,以褚翜为代表的文臣们,则把注意力放到春耕上。
除了准备各种的铁制工具,作物种子,以及需要的人员安排以外,今年还有从幽州北方的牧场培养出来的拉环耕牛,也需要把这些耕牛尽可能一个村子分上几头。
但因为今年才开始普及官方租用耕牛的这一种模式,所以多少也是会出现点问题。
很简单,任何人都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认为公家东西自己占点便宜是不用负责的,接着你占点便宜,我占点便宜,然后公家东西不知道怎么就没有了。
所以,褚翜开始引入青州渔民们出海打渔的保险制度。
青州渔民的船只可不是一开始开得就是刘泰的军舰,更多还是些自己打造出来的舢板。
更有渔民信奉“风浪越大鱼越贵”的理念,冒着风雨去捕鱼的也不是没樱
所以,全村便制定了全村一起出去打渔的制度,在这过程中,有谁回不来了,那便在众人作证下,这些钱放在村长这里的钱,便会交给这饶儿子手郑
或者这人儿子从此就在村长家里吃饭,一直到这儿子成长到能出海捕鱼为止。
一个村子不可能兜住一家人,但是兜住一个血脉传承的男孩却是没有问题。
这算是种保险模式,刘泰知道后,更鼓励这种保险在沿海村落推广,但刘泰并没更进一步的将其商业化,而是用官府作为第三方监督人,立法保证这项制度延续。
毕竟刘泰经历过保险就等于骗子的时代,知道保险这东西过于商业化未必是件好事。
还不如让这些人把这种相对质朴的保险制度给维持下来,而不是把保险这种应该是给意外兜底的东西弄得过于商业,反而会逼得百姓没了这种质朴的道德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