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离开了!</P>
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可朱标却不敢在留在老十七这里。</P>
提心吊胆的。</P>
他不知道老十七接下来还会说出什么骇人听闻的话来。</P>
虽然老十七说的也没错。</P>
满朝文武,就是他们老朱家养的一条狗。</P>
父皇也常常这样说。</P>
但事实归事实。</P>
可说出来,那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P>
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P>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P>
可要是把话挑明了,说的那么难听的话。</P>
还有谁来当这个官呢。</P>
人都是好面子的。</P>
武夫如此,文人更甚。</P>
虽然也不排除没皮没脸之人,可这样人,能用么?</P>
老十七。</P>
还是有些稚嫩啊!</P>
这样的老十七,能接过大明的重任么?</P>
父皇口中,大明在老十七的手中传世六百多年,是真的么?</P>
带着失落,朱标离开了宁王府。</P>
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朱权叹了口气。</P>
他和朱标,始终不是一路人啊!</P>
虽然朱标并没有被儒家洗脑,可学了这么多年,行事风格上,还是不免受到了儒家的思想。</P>
虽然千百年来,儒家的中庸之道,早已深入骨髓。</P>
可在朱权看来,太过中庸,也不行。</P>
适当的时候也要露出獠牙。</P>
不然,旁人还以为你软弱可欺,那个阿猫阿狗的都敢在你面前龇牙咧嘴,犬吠几声。</P>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P>
才是最好的。</P>
听话,懂事,就给萝卜。</P>
不听话,想当二五仔,那手中的大棒就可以派上用场了。</P>
这点,老朱就做的非常好。</P>
只不过,人无完人。</P>
老朱这个人,刚愎自用,疑心病又重,除了朱标这个亲儿子,谁都不信任。</P>
虽然他把朝堂治理的非常好,可对于大明整体的国力,并没有带来有效的发展。</P>
甚至,因为他的刚愎自用,让大明在历史上,还开启了倒车。</P>
禁海就不说了,闭关锁国,在当时也是一种无奈之举。</P>
可其他的呢。</P>
分封制。</P>
好家伙,分封制还是汉朝、西晋那个年代的事情,明摆着是分裂国家的行为,可老朱为了子孙享受荣华富贵,为了明朝江山永远姓朱,还是搞了分封制。</P>
虽然这对他来说,很有利,可不得不承认,这点,朱元璋就是做错了。</P>
归根结底,还是他出身的问题。</P>
脑袋决定屁股。</P>
还是他小农思想,才造就出这样奇葩的决定。</P>
老朱要是没有搞分封制,就算没有他这个变数,就算是朱标英年早逝,他传位于朱允炆,也不会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役。</P>
可以说,这一切,早就在他分封天下诸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P>
要怨,只能怨朱元璋自己。</P>
所以,在朱权看来,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P>
作为帝王,只要保证一个大方向就行了。</P>
至于下面怎么做,只要在这个框架里,随便他们怎么折腾。</P>
反正只要大权在手,他也不怕那些人造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