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牺牲宁王一人,欢乐千万家!(1 / 2)

大明:最强藩王 扶摇 1324 字 10个月前

沈溍都要疯了。</P>

这话可不是闹着玩的。</P>

朱元璋骂两句,他还觉得没什么。</P>

骂两句,也就是难听一点,再说了,满朝文武,谁没被陛下骂过啊!</P>

可现在,朱元璋这样一个帽子扣下来,那是要死人的。</P>

无论在什么时候,文官和武将私下来往,甚至是文臣之间串联沟通,这可都是大忌。</P>

严重的话,帝王完全可以认为,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有谋反之心。</P>

再不济也是拉帮结派,结党私营,企图把持朝政,架空帝王。</P>

不管那个方面,都不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帝王能够容忍的。</P>

闹不好,惹得帝王不高兴,随便安一个下来,那就是掉脑袋的罪名,快的话,或许一年之后,他又能重新投胎做人了。</P>

甚至因为,还会连累家人。</P>

九族都不得安宁。</P>

如此情况,沈溍没有被当场吓尿,已经算他定力不错了。</P>

只不过,像他这样定力的人,可不算多,此时,他身后的那些同僚,一个个的也都懵逼了。</P>

更有甚者,腿肚子都开始打颤。</P>

要不是朱元璋并没有冲他们发火,或许,这帮人中,有好几个都得当场尿了。</P>

好家伙。</P>

陛下这是不想给他们活路啊!</P>

先是斥责了秦奎,然后直接一顶大帽子就扣死了沈溍。</P>

甚至言外之意,还隐隐点出他们有结党营私的嫌疑。</P>

这样一来,沈溍他哪敢在开口。</P>

陛下这样做,摆明了是想让他闭嘴,他若是不识趣,再敢胡言乱语,那等待他的可就是灭顶之灾。</P>

见此,他哪还敢说什么,直接闭上了嘴巴,封得死死的。</P>

而朱元璋这两手绝杀,直接压住了所有人。</P>

原本那些文臣想着,有秦奎和沈溍出手,那几艘飞艇,宁王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P>

可陛下这两手一出,他们就知道,今天想要轻松达到他们的目的,是不可能了。</P>

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P>

朱元璋如此激烈的反应,是他们没有料到的。</P>

不管怎么说,秦奎的提议也是为了大明。</P>

牺牲宁王一人,换取大明千万百姓笑颜。</P>

在他们看来,是值得的。</P>

陛下应该也清楚才对。</P>

可现在,陛下的反应着实吓住了他们,本来心就不齐的文官体系,顿时分崩离析。</P>

像什么督察院还有大理寺那帮人,直接就低下头,变成了缩头乌龟。</P>

虽然孔家之事,他们也丢了面子,可说到底,他们和宁王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P>

言官么,要的是青史留名。</P>

寰宇商行的扩张,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P>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也只是随波逐流,能恶心一下宁王,他们高兴,当要是因为这件事,把他们都拉下水。</P>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P>

否则陛下随口一句结党营私,他们都得人头落地。</P>

如果是平时官员之间的斗争,他们一点都不带虚的,毕竟他们就是干这个的。</P>

但这一次,是他们这些人互相串通,想要借此机会整治宁王。</P>

往大了说,那是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P>

这要是一个弄不好,所有人都得噶了。</P>

为了一点点意气之争,就把身家性命都搭上。</P>

天底下这样傻的人。</P>

有!</P>

但他们明显不在此列。</P>

随着督察院和大理寺那帮人怂了,朝堂上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P>

本来按照他们的计划,就算秦奎和沈溍不行,那接下来就轮到督察院那帮人了。</P>

他们本来就是干这个的。</P>

可现在他们居然怂了。</P>

这下可把浙东那帮人给气的够呛。</P>

可气归气,他们又不能怎么样,毕竟他们互相勾结串通的事情,根本就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