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擂辣椒(1 / 2)

李逸跟大家说过三位好兄弟家庭背景,也介绍过三位叔叔的工作。</P>

所以三位叔叔每人都捐了两万。</P>

不止是三位叔叔,村里很多村民捐的钱都超过了村里定的标准。</P>

主要是大家都希望把村前那条马路给修了。</P>

15年了。</P>

这条马路早就该退休了。</P>

如果不是周边共用马路的村子一直谈不拢。</P>

本来早几年前,这条马路就该修了,不应该拖到现在。</P>

李逸特地了解了一下。</P>

对于修路这件事,沿江村的村民都很积极。</P>

除了特许的贫困家庭之外,其他每家每户都是高于标准捐款。</P>

相较于沿江村,周边几个村子积极性就不高了。</P>

这也很正常。</P>

现如今正在使用的这条马路,当初修建时,是政府出大头。</P>

今年计划重修的马路,大头由沿江村和政府共同承担。</P>

周围附近8个村子,需要出的钱,连三分之一都不到。</P>

更何况,就算他们不出钱。</P>

沿江村也会独立把马路给修好。</P>

谁让沿江村人口多,且都有钱呢。</P>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李逸摇了摇头。</P>

周围那几个村子,算盘打的很好。</P>

但现实很残酷。</P>

如果共用马路的8个村子不出钱,那他们以后休想使用这条新修的马路。</P>

你真把沿江村惹急了,封你路,你只能绕路走。</P>

在农村就是这样。</P>

这又不是从前。</P>

家里没钱,可以出力,帮忙去修路以此抵扣捐款。</P>

现在农村就一群老头老太和小孩。</P>

你不出钱,难道让这些老人和留守儿童去帮忙修路吗?</P>

这不是扯淡吗?</P>

更何况,就算以沿江村每人800的捐款标准,也并不高。</P>

要知道,这每人800的标准,针对的不是贫困家庭。</P>

而且面向的还是25至55岁的壮年群体。</P>

老人和儿童捐款标准最高也不超过250。</P>

甚至70岁和7岁以下的小孩,允许不用捐款。</P>

这是沿江村的标准。</P>

据李逸所知,周围村子的标准至少低了30%。</P>

所以李逸很费解,为什么周围的村子还这么不乐意。</P>

李逸只是简单感慨几句。</P>

反正他已经捐款了,完成了作为沿江村村民的任务。</P>

至于其他8个村子怎么想怎么做,跟李逸都没有关系。</P>

……</P>

今年老家的天气真的很奇怪。</P>

一改往年晴朗为主的天气。</P>

李逸回到老家后,就没有出现一次大晴天。</P>

更多的是下雨和下雪。</P>

今天又下雪了。</P>

下的雪比昨天还大。</P>

一大早,李逸上完香就出了家门。</P>

他准备去田里面摘点新鲜蔬菜。</P>

最近邻居送给李逸的蔬菜。</P>

吃不完留在家里也很容易坏。</P>

李逸全部做成了泡菜。</P>

蔬菜这种东西,最好是每天采摘新鲜的。</P>

昨天下午,他跟屋内一位长辈聊过之后。</P>

对方收下了李逸的一百块。</P>

李逸在过年期间可以随意去对方的菜地里摘菜。</P>

老家这边,自建房都不带菜园子。</P>

菜地和水稻田合在一起。</P>

想要去摘菜,就必须去田里面。</P>

虽然天上下着下小雪,不过田野中依旧能看到不少村民的身影。</P>

大部分的都是老头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