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P>
康熙四十五年,帝崩于德州行宫,太子继承大祚,登基继位,改年号为永嘉,永嘉元年,百废待兴。</P>
关于新帝,自紫禁城向外传递了一波又一波的善名。</P>
例如新帝礼贤下士,满汉能人志士不论出身,特开恩科选拔为官;</P>
例如新帝宽宥仁和,对待手足同胞仁慈善待,均启用于朝堂,高官厚禄不计前嫌;</P>
例如新帝不近女色清明正直,后宫除了皇后和一位贵妃之外无高位妃嫔,潜邸老人均予以放还;</P>
例如新帝孝心可嘉,特下旨为先帝守孝三年,三年不设选秀......</P>
例如新帝下令取消强制蓄发的规定......</P>
如此种种美谈不胜枚举。</P>
若曦作为太子的核心成员,如今还是乾清宫的御前奉茶宫女。</P>
没有升职加薪,也没有走上人生巅峰。</P>
甚至她怀疑要不是自己和绿芜关系好,早就被新的顶头上司给辞退了也说不一定。</P>
她颇有怨言。</P>
是以对新帝传出去的这些好名声,私下里就自己所知道的部分内情予以批驳。</P>
她见识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谄媚。</P>
什么好名声全是那批子汉臣和学子传出去的,久受冷落突逢明君赏识,可不就得把新帝捧上天嘛?</P>
比如说什么不近女色守孝三年,皇帝明明就是心里有人,为伊守身如玉。</P>
要不是孝期太长容易引人非议,若曦觉得太子估计会守他个十年八年的。</P>
反正他是皇帝,守个孝也不像寻常百姓那般严苛。</P>
还有说什么对手足同胞宽宥,都是骗人的鬼话。</P>
新帝分明是物尽其用,对新选上来的官员们不怎么信任,对比下来,新帝宁愿信那些个倒在他手上的手下败将。</P>
起码对于他们的弱点和把柄他一清二楚。</P>
正好他的那几个兄弟论才能各有所长,用起来还十分顺手,是以除了以谋逆罪圈禁的老八之外,其他兄弟都一一被启用,官职从高至低,一个也没浪费。</P>
永嘉元年,欣欣向荣。</P>
若曦似有所感,这是一个太子治下的,史书不曾记载的盛世开端。</P>
她不在御前伺候,后宫皇后也顾不上她,她闲得无聊,只能为自己的以后多打算打算。</P>
比如思考一下回现代之后的职业规划。</P>
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但是万一呢?</P>
所以若曦开始观察,立志在脑海里谱出一部永嘉年间的穿越史诗,她得借助自己目前的职业优势,近距离观察新帝的心路历程。</P>
只是刚开始就遇到了滑铁卢。</P>
她如今在乾清宫等于看门的。</P>
新帝的政务时间她没机会接触,闲暇时间倒是有机会了,但是也太单一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