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先锋乐进已经来到了城下,人数大概在万人以上。</P>
而营陵城中的守军,不足万人,手下可用的大将只有两三个,而且还不堪大用。</P>
此时的孔融对于自己的命运已经有所觉悟,此战,他几乎不可能赢。</P>
踏踏踏。</P>
身后响起连串的脚步声,孔融转过身去,见是主簿王修。</P>
王修,字叔治,少年时便有孝名,孔融听闻他的事迹,便召他任主簿,后又为其举孝廉。</P>
“府君,可是忧虑曹军?”王修面色镇定,与孔融脸上的慌张形成鲜明的对比。</P>
“叔治……我城中守军不足,如何能抵挡?”孔融长叹口气道:“我……我想向曹军请和……”</P>
自虎牢关一战之后,孔融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足。</P>
这要是反抗,他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P>
他可是孔子的二十四世孙啊,怎么能死在这里!</P>
“府君是想弃一城百姓不顾吗?”王修直视着孔融,目光锐利。</P>
孔融被看的心头发虚,不敢与之对视,转过头去。</P>
他身为读书人,自然知道什么叫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P>
可也知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他这样尊贵的人?</P>
“叔治此言差矣,我并非弃他们不顾,实乃是曹军兵强马壮,若再不求和,恐怕会为其吞噬殆尽……”</P>
孔融苦口婆心的劝道:“孟子曰: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P>
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此乃圣人之理!”</P>
王修微微诧异,孔融因为惧怕危险,竟拿孟子当挡箭牌,这让他有些失望。</P>
昔年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P>
加上他的学生严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P>
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P>
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坦然自若。</P>
而现在这位孔子世孙遇到危险,却是如此表现,实在不堪为圣人之后。</P>
不过孔融毕竟对他有恩,他也不好说什么。</P>
沉默良久,王修缓缓开口:“府君,请听在下一言,谓君子之道,非在于畏首畏尾,而在于行仁义之道。</P>
防祸于先虽是智者之行,然过于担忧则失之矫情。</P>
危墙之下,君子不立,固是明理,然世间安有绝对之安?</P>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P>
真正的君子,不在于逃避危险,而在于面对危险时坚守道义,这才是真正的‘慎行’。</P>
君子面对危险时,应无所畏惧,坚守道义。</P>
君子之道,非在逃避危险,而在于面对危险时仍能行仁义之道。</P>
府君若舍弃这一城百姓,固然能保全自己的性命。</P>
然若是日后传扬出去,必会遗臭万年,成就千古骂名。”</P>
孔融闻言,眼神闪烁不已,露出一抹羞愧。</P>
良久,他才问道:“叔治,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P>
王修淡淡答道:“请府君率军固守,等候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