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失败的分而治之(2 / 2)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1557 字 7个月前

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下诏设立宁藩和辽藩,分别将朱权和朱植封为宁王和辽王。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他对朱棣日益增长的势力的担忧,以及他希望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来牵制朱棣的野心。</P>

朱元璋深知朱棣的才华和威望,在北平的经营下,他的势力已经逐渐超越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局面让朱元璋感到不安,他担心朱棣的野心会进一步膨胀,最终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稳定。</P>

因此,朱元璋决定采取行动,他希望通过设立宁藩和辽藩,将朱权和朱植分别派往边疆地区,以此来分散朱棣的注意力,并削弱他在北平的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对朱棣的一种试探,朱元璋想看看他对于这一举措的反应和态度。</P>

诏书下达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朱棣自然也接到了这份诏书,他对于朱元璋的意图心知肚明。他知道这是父皇对自己的一种牵制和试探,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反抗。相反,他选择了沉默和接受。</P>

朱权和朱植抵达北平后,受到了朱棣的热情款待。朱棣表现得非常高兴,仿佛三位兄弟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猜疑。他设宴款待两位弟弟,席间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P>

在送别朱权和朱植前往各自藩地的路上,时值冬季,沿途的雪景如画,美不胜收。朱植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提议让朱棣作一首诗来助兴。他笑着说:“四哥年幼时曾以一首咏娃诗惊四座,又是大儒宋濂的弟子,文才肯定非凡。”</P>

朱棣闻言微微一笑,他并没有推辞,而是凝视着路边的雪景,沉思片刻后缓缓吟道:沁园春.雪</P>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P>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苍凉和豪迈的气息。朱权和朱植听后都为之动容,纷纷称赞朱棣的文才不减当年。实质内心都被震惊了,这位四哥果然所图非小!霸气侧漏!</P>

在送别两位弟弟后,朱棣站在雪地里目送着他们远去。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P>

两个藩王到达各自的王府后,他们很快发现情况与预期截然不同。原本在他们想象中的权力布局和实际现状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他们试图调动当地的驻军,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指挥这支军队。</P>

经过深入了解,他们惊讶地发现驻军的军制并非明朝传统的卫所制。相反,这里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编制,即两个镇为单位的边军。这种编制使得军队的指挥和管理更加集中和高效,但同时也削弱了藩王对军队的控制力。</P>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支边军的上级机构并非地方官府或朝廷,而是一个名为“北部战区”的直属机构。战区指挥部设在大宁,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边军的行动。然而,这个战区指挥部却直接受北平征虏大将军营的指挥,也就是燕王朱棣的指挥。</P>

这一发现让两个藩王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他们原本希望通过控制当地驻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已经落空。他们不仅无法调动驻军,甚至连对军队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P>

而这边完全没有朱权和朱植的政治力量,名义上两人是王爷。该享有的东西都能享有,可以去军中阅兵,有仪仗队。可以过问政务,但是朱元璋明确规定了藩镇不能再过问民政,朱棣那边是有一套成熟的文官体系控制了北平中枢以及部分县。所以那道圣旨对他来说就没有作用。而且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过问民政事务!所以两个藩王就只能空有名头!</P>

朱元璋在接到奏报后就明白分而治之久成了一句空话!而那两个藩王连招兵的钱粮都没有,更不用说建立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