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蓬勃发展的银行业务(1 / 2)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1023 字 7个月前

相较于粮食统购销引发的政治风波,大明王朝所推行的另外三大国策,却像是春风拂面,带来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大明的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仿佛整个国家都沉浸在这股金融春风之中。

朱棣皇帝汲取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经验,又将盐业纳入了国家统产统批的轨道。盐,这自古以来就由国家垄断销售的重要物资,如今更是被牢牢掌握在了朝廷的手中。私人零售盐巴,必须向官府申领许可证,并严格遵守官府的零售指导价。一旦有人贩卖私盐,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盐业的转营并没有引起百姓们的抵触情绪。毕竟,盐铁由国家垄断销售,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了这种制度,也相信朝廷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进一步确保宝钞的流通,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朱棣皇帝采纳了夏元吉的建议,采取了少发钞、多收钞的策略。国有粮食商店和盐业方面只接受宝钞作为交易货币,拒绝接受银子、黄金等贵重金属。由于目前缺乏小额宝钞,朝廷决定暂时不增发宝钞,以保持货币的稳定。这样一来,铜钱虽然仍在流通,但大额金钱交易却几乎只认宝钞了。

为了配合朝廷的政策,福记集团下属的各行业也纷纷表态,只接受宝钞作为交易货币。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推动了宝钞的流通。

那么,宝钞究竟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大明工商银行。人们可以通过工商银行兑换宝钞,这大大增加了人们对银行的需求。于是,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开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兑换宝钞的便利,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银行的开设,又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识字的需求。毕竟,要办理银行业务,总得能看懂那些条条款款吧?于是,入学人数大大增加,识字率也随之提高。整个大明王朝,仿佛都沉浸在这股金融与教育并进的春风之中,迈向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大明工商银行,这所新兴的金融机构,如今在大明王朝内可谓是风头无两。它不同于以往的钱庄,不仅不收手续费,还给存钱的人一定的利息,这消息一传出,便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明。

“哎呀,你们听说了没?现在去大明工商银行存钱,不仅不收咱们的手续费,还给咱们利息呢!”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中,小农们却显得有些犹豫。他们习惯了将钱藏在自家的地窖里,或者交给熟悉的钱庄保管,虽然要交一些保管费用,但至少心安理得。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银行,不仅不收钱,还给钱,这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老李啊,你说这银行靠不靠谱啊?咱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可别就这么打水漂了。”一位小农忧心忡忡地对旁边的老李说道。

老李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也说不好,但听说这银行是朝廷开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而且给利息这事,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话虽如此,但咱们这些小农,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可都是血汗钱啊。万一这银行关门或者跑路了,咱们找谁哭去?”小农仍是一脸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