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村小卖部(1 / 2)

村里的标志性物件,退出历史舞台的或即将淡出历史舞台的就那么几样,思来想去就是那么几件,值得记录的也就那么几件,农村抽水泵房,村渡口,村坟山,还有无限美好的回忆的小卖部,小卖部值得大篇幅讲解,因为回忆多,网上可查的资料也多。自己可以表达的少点,科普的知识一定要多和齐全,自己表达的可能尽量就是网上找不到的资料场景。</P>

90年代以前的村小卖部在中国乡村比较流行,在那个物质条件有限的特殊年代,基本上各村组和村小学都有一家小规模的小卖部,小卖部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大人们的聚会场所。米云要补充的就是可能如今已消失在历史舞台的东西,譬如在90年代以前,小卖铺会空出一个小窗给客人观看商品,也是当时的收银台和交货的工作台,那个小窗用十块左右的长木板组合而成,小卖店开门的时候,会一块块的拆掉木板,关店的时候又一块块的上木板,至今不知道那些小木块的含义。</P>

那时候简陋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零食、玩具、烟酒,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小卖部的主人可能就是大队里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总是笑眯眯地迎接每一位顾客。在这里,孩子们用零花钱买着自己心仪的零食,如糖果、薯片、辣条和汽水等。有时候,他们还会用零花钱买玩具和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作业本,草稿纸,玻璃弹珠、卡片、小风筝等。而对于那些想要玩乐但又没钱的孩子,他们可以在小卖部的空地上玩捉迷藏、跳绳等游戏。除了孩子们,小卖部也是大人们的聚会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交流农事、家常,甚至可以玩几把扑克牌。老爷爷总是准备好茶水和小点心,供大家品尝,小卖部就相当于现在的茶楼和咖啡厅,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买到所需的物品,还能感受到乡村的温暖和人情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到城市里打工,乡村逐渐变得冷清。小卖部的生意也受到影响,变得冷冷清清。到现在,回想起那个90年代的村小卖部,心里既有无限甜蜜,也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那个年代的小卖部不仅是我们购物的场所,更是我们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它见证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我们对于乡村生活的无限怀念。</P>

80和90两个年代的农村,与现在的农村条件那是天差地别,那时生活条件极其的不方便,不仅是物资匮乏,卖的地方也是非常少的。嘴里的零食,心里的童年。</P>

有些食物长大后难以再见,即使偶尔吃到,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P>

回忆的零零碎碎,不专业,特别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P>

湖南和湖北人小时候最馋的几十几种零食,小米云大部分都吃过,留有深刻的印象,只是没想到有这么多,排名不分先后:</P>

01,云片糕,土话现粉糕,软绵绵的,多粉末,对于大家来说想必不会陌生吧,看上去就是白白的一块,却可以揭出好多层来,有的里面有 芝麻和杏仁什么的,味道就是淡淡的甜味,有股糯米粉的清香。</P>

02,酥糖,完整的名字应该叫“武穴酥糖”, 里面有桂花、香条、芝麻,又甜又酥, 还能治咳嗽,虽然是饴糖熬成的,但是一点也不黏牙。</P>

03,炒米直接吃很香,也可以用热水泡开,加点糖或者盐,堪称湖北版方便面。</P>

04,芝麻糖杆也是春节时常见的糕点! 这种糖杆外边是一层芝麻,很脆,中空外直,很甜,甜到最后又有点苦。</P>

05,麻花,是过年时最常吃的点心了,很多家里快到过年时都会自己做麻花,有咸味的,还有甜味的。</P>

06,翻饺子,做法很简单,就是一张方形的面皮中间划一刀,然后翻几下,然后油炸, 所以叫做翻饺子~它吃起来很脆,有咸甜味的,经常和炒米放在一起吃。</P>

07,琪玛酥,这个跟现在的跟沙琪玛完全不同,琪玛酥硬硬的, 外面有一层油亮的糖浆,不油腻。</P>

08,馓子,以往的武汉老人,早上起床后习惯到小店去吃碗“油茶散子”。 散子制作工序繁多,做好的散子颜色金黄,形状卷曲呈细长形,嚼时松脆,过节时招武汉小孩喜爱。如今很多人用它下火锅吃。</P>

09,落口消</P>

先问问,你们那,管这个叫什么?这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光湖南和湖北就好多种,比如:落口消(落果消、萝卜消)、泡果、炮筒、米抛、泡杆、康乐果、麻杆儿、米花筒、江米棍、膨化棒、空心棒、米花棒、米棍……</P>

那时候,炸落口消的大伯开着拖拉机来到村里,孩子们一看见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装米拿糖拿最大的袋子去炸落口消。现在也有,不过吃的人不多了,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P>

刚出机器的米泡儿一口咬下去, 咕吱咕吱嚼起来,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吃落口消的乐趣大概是一半在吃,一半在玩。套在手指上,边写作业边吃,心满意足。</P>

10,米泡儿,可能也叫炒米,米泡儿的正确吃法是,抓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完了两手一拍,先干点儿别的事儿,等待嘴里的食物下咽。</P>

崩米泡儿,你可能没见过,但一定听过它发出的声音,巨大一声“嘭”,太 有魔力了,小伙伴们一边捂住耳朵,一边往跟前凑。反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米云吃撑了,吃到到阑尾炎的地步,那个时代物质太匮乏了,不要钱的东西,使命吃。</P>

11,红薯干,一到秋季红薯丰收的季节,很多家庭都会晾晒红薯干,直接吃又香又甜且韧性十足纯天然的美味零食。</P>

12,敲糖,现在地铁口附近都能看到有人叫卖,一大块布满小孔、如海绵般米黄的麦芽糖,和着糯米粉,夹杂着金属敲击的叫卖节奏,不停勾引过往的味蕾,吞咽的涎水。</P>

敲糖爹爹一把小铁锤、一把前面弯曲铛亮的小铲子,要多少,丈量一下,一锤下去,糖块就递到你手中。掰下一小块入口,黏黏的,慢慢地融化在口水里......</P>

13,柿饼,长得不好看,表面一层厚厚的白霜。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果肉有种沙沙的质感,但是很甜。</P>

14,,曾是童年里见过的最美丽的食物,一层层地包裹着却不臃肿,像是天上的云朵,卖的手艺人那儿总是排长队。</P>

吃到的总是露出一副幸福而满足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最初最纯粹的甜蜜了。</P>

15,蛋卷,这个也是过年时常吃的点心,与现在的蛋卷相比,童年时的蛋卷更厚更硬,一端常常会有加了红色素的糖。 咬下去,咯吱咯吱响,感觉幸福哭了。花根</P>

16,花根也叫\"猫屎筒\",我小舅家过年会油炸一点,其他人没见做过,以前走亲戚经常提着的\"纸封\",里面就少不了它。花根的主料是糯面粉,而这道食品加工最难的就是糯米的浸泡和发酵,一般要把糯米浸泡20天,再沥干水,把糯米粉碎再加工。</P>

17,大黄油饼干,小时候没有那么多西点,也没有各式各样的夹心饼干,嘴馋了买上一些,别提多高兴了!</P>

18,本式月饼,是湖南人对本地口味月饼的称呼,也有人干脆称为“那种用油纸包着的月饼”,其中以五仁月饼和葱油月饼最具代表性。小时候最爱吃外面的酥皮皮和里面的冰糖了!</P>

19,红皮花生酥,那时候家里的大人几乎都会做这种花生酥糖,又脆又香!现在基本都不自己做了,直接上超市买!</P>

20,雪枣,也叫麻枣,现在任然又卖,以前过年走亲戚用,老人小孩爱吃,雪枣是用糯米制成的一种甜点,好大一坨,小时候喊狗屎坨坨,每次恰滴时候,能够撒一身滴白色灰。</P>

21,小蛋糕,现在的面包房都有在做,以前没有那么多蛋糕店,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带鸡蛋到外面做的。其实没有现在的西点好吃,蛋腥味儿比较重,还噎人。</P>

22,绿豆糕,绿豆糕松软又没有油腻感,入口即化,吃完回味悠长。不过一年吃不了几次......</P>

23,烤红薯,春夏烤土豆,秋冬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几个小伙伴自己烤红薯吃!</P>

24,糖炒栗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锃亮,皮脆易剥,香甜可口。小时候经常捧着吃。</P>

25,果丹皮,我家就卖过三年左右,偷吃了不少果冻和果丹皮,果丹皮用山楂制成的卷,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P>

26,大白兔奶糖,在80后集体回忆中,大白兔奶糖必定占有重要一席!这种吃起来满嘴浓郁奶香,零食中的“高档货”的糖果,简直是小时候最爱不释手的零食呀</P>

27,辣条,中小学学生时代最受欢迎的小零食啦~辣条的味道真真的让人欲罢不能!</P>

28,小动物饼干,小时候对这个饼干的造型很感兴趣,几块钱一大袋,好玩又好吃。</P>

29,小浣熊,小浣熊的干脆面又出了新口味,bbq就是烤肉味,烤肉味就是bbq...”还有华丰,福满多,白象方便面。</P>

30,西瓜泡泡糖,一个桶里面有很多五颜六色的,每颗味道还不一样,里面有酸酸的粉,可以嚼好久,但是一会就嚼硬了。</P>

31,跳跳糖,记忆中的跳跳糖,从开始简单的一包碎糖进化到一根棒棒糖沾着跳跳糖吃。打开包装把糖倒进嘴里然后张大嘴巴享受糖在舌尖上跳跃的口感,美妙不可言喻。至今还是不知道跳跳糖为什么会在倒进嘴里后跳起来。</P>

32,虾条,对于现在能吃到琳琅满目的膨化食品的孩子来说,虾条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多感觉,而对于70后、80后,虾条可是美味至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