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系列的第二种鱼,从边鱼开始,一种头小身体大的鱼,和市场上售卖的一种适合清蒸的海鱼的身材比较相似,小时候常见的一种鱼,柔嫩多刺,现在也有,就是市场不多见,可能多刺的原因,鱼是好吃,由于小刺多,市场就不受欢迎,小时候承包的鱼塘都有这种鱼,比较容易咬钩和上钩,和黄骨鱼一样容易,也接近草鱼的咬钩方式,都是水底咬钩,把浮漂带到水底下去,只不过草鱼不轻易咬钩。
米云学钓鱼最早就是在家附近的洗衣码头,钓边鱼也就是在洗衣码头附近不远,米云最早钓到的鱼不是别的,就是边鱼,只不过个头不大,钓上来的只有一两左右,钓鱼装备比较简陋,从墨草帽上拆的线,类似市场卖的钓鱼线,那时候都是几块钱一卷钓鱼线,自己绑鱼钩和浮漂,一般浮漂可以忽略,讲究的话,用剪刀剪下鸡毛和鸭毛或者鹅毛的细管串在鱼线上,类似现在市场售卖的七星漂,就连打吊针用的细管也可能做过浮漂用。
米云刚开始钓鱼,还是有新手保护期的,随便捡了一个一米多的棍子,绑了帽子拆下来的细线,浮漂刚开始没用,后来有绑上树木和绿草根当浮漂,大清早蹲站在洗衣码头带着简陋的钓鱼装备去钓鱼,鱼饵还是在附近鱼塘的一户人家的屋前屋后的乱砖和乱瓦片翻出来的几条蓝色和红色蚯蚓,那家是最后一任村支书的父母家,河堤上就是村支书家,村支书有两个儿子,和米云一样,自小就是玩伴,米云钓鱼的时候,还是队里的组长。米云也经常和他们两兄弟一起出去钓鱼摸鱼游玩,队里就那么多人,基本上常年都在一块儿玩。
米云清早出去钓鱼的时候一般还没有吃早饭,钓会儿鱼后才会回去吃早饭,村里总面积估计就是方圆十里里范围,地盘不大,总共六个组,每个大队两三里范围,只要不跑远基本上都是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就可以回家吃早饭,早上钓鱼的时候,有时会有大雾天气,不过小时候米云的视力还不错,眼力劲强,盯着鱼线,有时候凭借手感钓鱼,边鱼咬钩是会拖着鱼线走的,不是光往水下拖,而是拖着鱼线往周围走,很容易被发现,肉眼就能看到,看到鱼线跑了,就知道鱼上钩了,提竿上来,就会有小边鱼,还有一种浑身带刺的钢鳅鱼也是这样咬钩的,非常烦人,钓上来了都要暴打一顿,踩上几脚泄恨,后面有机会单独聊聊钢鳅鱼的可恶之处。
米云记得钓到的小边鱼也不多,每次就几条而已,还不够塞牙缝的,小时候钓鱼真的就是为了鱼,为了一口吃的,一年四季难得开荤,肉鱼蛋一年到头真吃不了几次,过生日的时候,也就吃个水煮蛋而已,煎鸡蛋吃的也不多。鸡蛋都是招待客人的重要战备物质,一般也不让随便用,过年的时候可以多吃几个,还可以烤鸡蛋吃,鸡蛋包上报纸,然后埋进火堆里。
米云记得那个时候,不是没有半斤以上的大边鱼,只不过米云没有钓到过,看到表哥钓到过,表哥要长米云五岁,钓过一斤左右的边鱼,好像是在五组的水塘里钓的,钓了几条,好像还是在秋冬季节,米云只记得那时候比较冷,还有小雨,表哥还在那里钓了一条七八斤的大草鱼,在水里跟草鱼战斗了接近一个小时,只能说90年代的鱼线还是不错的,鱼没有脱钩,被钓上来了,米云跟表哥出去钓鱼的次数最多,后来才独自出去钓鱼。
大边鱼怎么上钩,米云没有亲身体验过,可能只是看过表哥钓上来,应该是鱼漂在水面被打倒,就是倒漂,反复的倒漂,然后钓上来的时候,和水上漂一样,边鱼踏水而来,从远到近,然后再硬提竿上来,感觉比较容易上来,边鱼上来不挣扎,就是咬钩的一瞬间比较凶狠,上来就不怎么动了,不知道是不是被吓到了,这是米云最直观的感觉,钓上来的过程中像一条死鱼,在空中都不挣扎几下。相似的只有黄骨鱼,空中装死,上岸装死,取钩之后就会活力四射,不知道是不是被吓到了。
边鱼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边鱼,又名鳊鱼,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
边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
边鱼能补虚 ,益脾, 养血, 祛风, 健胃, 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武昌鱼性温,味甘;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患有慢性痢疾之人忌食用。
边鱼也可以叫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体形长而侧扁,头部较小,背部呈深绿色或暗黑色,腹部为白色或淡黄色。它的口小,鳞片较大,尾鳍分叉深。
边鱼也可以叫鳊鱼,学名平鳍鳊,体型相对武昌鱼来说较短而宽,头部较大,体色为银灰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鳊鱼的口也较小,鳞片较小,尾鳍不分叉或分叉浅。
可能南北差异,或者各地的叫法不同,这两种鱼体型基本一样,外观上看起来差不多。
武昌鱼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口感醇厚,适合清蒸、红烧或炖汤。鳊鱼的肉质较为松软,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更适合清蒸或煮汤。武昌鱼和鳊鱼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源。武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有很好的营养补充作用。而鳊鱼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和钙质,对骨骼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边鱼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藻、水草、水生植物,玉米等五谷纤维类为食,但是它荤也食,一些昆虫类的,微小水生物,鱼界都是弱肉强食的,像小型的无脊椎动物蚯蚓,面包虫,蛆类等高蛋白的和浮游生物,或掉落在水面上的毛毛虫,虫卵等。
边鱼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如下雨天、闷热天气、微风天等,它的活动范围就更广了,各个水层都有可能存在。
边鱼有个特点,游走觅食都是群居性的,活动中大多都是四五条为一群,多侧七八条一群,因为它胆子小,警惕能力非常强,不会太多群一起的,都是3到5条为标准,多了也会游散的,并且都是相隔前后左右有距,随时做好一条遇难,全部逃脱的准备。
进入秋季后,早晚时分边鱼会躲在靠近岸边的芦苇,水草,丛杂树荫下,这季节的警惕性更高,一般钓上来一两条之后鱼群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一定要轻的同时,中鱼后马上拉出窝,不要惊窝一两分钟后又会结队觅食。
当在这个点上中了一条,马上拉出水面,不要影响水层。边鱼的本性胆小警惕性高,通常中鱼后马上散群顺向游开。
游开后又会在不远处归队,又成一群在附近觅食,它们不会立马掉头往后,都是顺水流,顺风吹的风向而游。所以我们中一条后立马拉出,脱钩后在相隔2米这样的距前又放上一钓,又会中鱼了。它们通常觅食都是有规律性的游走的,没什么特别情况,都会顺风吹的风向,顺水流向的游觅。
春天聚上层较多,夏天聚中层,秋天聚中下层,冬天温度上升并有太阳照晒的水面的情况下,会到中下层觅食,时间不会太久,它们怕冷,有冬眠的习惯,就是冬天少觅食。
每到初夏季节,气温基本都会变得很高,这时的鳊鱼也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变得相当活跃。作为钓鱼人,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钓鳊鱼的大好时机。虽说这个季节的鳊鱼很好钓,可真正在垂钓鳊鱼时,有些方面却还是需要注意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初夏季节如何垂钓鳊鱼。
鳊鱼是中下层鱼,分布范围较广,一般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一些水域。鳊鱼的耐低氧能力较差,大多数喜欢栖息于水域的中层或水草较多的地方。
鳊鱼是变温性鱼类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0至28摄氏度,摄食临界温度是11至32摄氏度。只要水温在11摄氏度至32摄氏度之间,都能保持一定的进食欲望。当水温在22度左右的时候,鳊鱼的进食欲望最强,这时也是钓鳊鱼的最佳时刻。
鳊鱼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嫩芽、果实以及藻类等为食,也爱吃番薯和桑果,有时也会吃蚯蚓、小虾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
边鱼是群居性鱼类,喜欢成群活动,在水域中一旦发现食物,便会结果抢食。鳊鱼对气温和,气压非常敏感,在28度范围之内,水温越高,进食欲望越强,但气温超过28度时,摄食积极性则会变低。
在初夏季节钓鳊鱼最佳出钓时间还应该是气温适宜的,早上和下午,具体时间可选择在早上八点至中午12点,下午四点以后至晚上,这些时间段都是钓鳊鱼非常好的时间。虽然边鱼比较耐高温,但是却惧怕气压较低的天气。所以在钓鳊鱼时,我们要选择气压较高的天气。
一般来说,气压在1000百帕左右的天气最适合钓鳊鱼。鳊鱼非常活跃,进食欲望也很强,非常有利于垂钓。还有在气压骤升或连续上升的天气,鳊鱼进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此时鳊鱼也是非常好钓的。反之,如果是气压较低,而且又很闷热的天气,边鱼基本都不会开口觅食,这种天气一般是不能垂钓鳊鱼的。
在钓鳊鱼选钓位时,不同的水域钓位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水草丛生的河流坐钓,由于茂密的水草交织在一起,边鱼想游进水草之中觅食确实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