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米云的家乡还有很多名言,火车都不敢随便停下的地步,普通老百姓真的会砸火车和扒火车,抢劫过往车辆,真的有的地方民风彪悍,一个特殊的年代,温饱问题没解决的年代,人们不可能去讲礼义廉耻,后来全国严打,经过多年的扫黑除恶,和科技发达,电子眼遍及全国,不文明的事总算少了大半,基本上很少再有人去做恶,生活水平提高了,起码衣食无忧,不担心饿死,米云就在传说中最乱的火车站和城市念完了四年大学,不过那都是二十年后的事了,米云都长大成人了。
农村的民风淳朴也彪悍,好的时候很好,要闹事的时候,牛也拉不住,不过随着岁月的沉淀,老百姓的脾气和秉性都被彻底磨灭了,要知道米云的父辈们基本上都是全民皆兵的地步,人人都能武力解决问题,他们是五十六十年代过来的那批人,骨子里和心态上就有藏着不一般的脾气,只不过后来为了生活,都选择了低调的生活方式,不会再轻易大吵大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架闹事,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人处事方式也会跟着时代变化。
对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倒影响不大,他们的出生比较尴尬,教育不免费,又是计划生育的时代,处处被压制,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这代人就比较满足了,衣服鞋子可以捡大人们和亲友们穿过的,可以吃百家饭,玩具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书本和木头就是最好的玩具材料,光靠书本纸张,那个年代的孩子就度过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米云的小学和初中生活都是比较苦的学习生活条件,吃穿住行都比较苦,这就是2000年之前的生活,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时代,米云也庆幸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电子产品的毒害,让米云过完了一个艰苦无忧无虑的童年学习时光,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学生们的团体活动中,不会让电子产品吸引,手工游戏无数,团体活动无数,同学们单纯的友谊之旅,这种发小生活,现在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的,他们现在被保护的太好。
米云在中学时代,手上才富裕点,就是上高中以后,生活费比初中以前多了很多,就会给同学借钱,知道有很多钱没有收回,大学也是,到毕业也没收回,后来毕业后,还有给米云还钱的同学,人家能开口向你借钱就意味着缺钱,怎么可能能给你还回来,米云不是不知道前因后果,只是认为不会被辜负,有一无二就好,从高中开始就借钱给同学,那时候有少量的奖学金和物质奖品,并不是米云的生活费比较多,一月也就50元左右的生活费,比小学和初中已经多多了,每月都有节余,就是剩下来的钱米云也不敢多花,留着买书,或者周末约同学吃个钵子菜,有奖金,就会被同学惦记上,让你请客或者借钱,米云又是个烂好人,谁开口借都来者不拒,最终的结果就是有一半人没主动还,也没打算还,毕业后都没还,大学也差不多这样,米云把自己节省,扣扣搜搜节省出来的钱财借给同学去花了。
小学五六年级是一周两元钱,一周回一次家,初中大概加了一块多钱,也是一周一回家,高中阶段算富裕了,一直到大学都是借钱给同学居多,基本上不找同学借钱,全靠节省,积累了余钱,出社会工作,娶妻生子的时候才主动借了几回,借了三四人,主动还了两人,还有两人没还,说是当结婚礼金,不用还了,米云还是记着的,有机会还是会还回去的,或者其它方面报答,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米云不是那个不懂事的人,能借给你钱财的人一定是你的朋友,是值得你信任的朋友,米云这种乱借钱,给任何人都能乱借钱的不算,算烂好人,没有人会领情记得,这个社会人心还是比较现实的。
米云小学时代,感觉思想品德教育还抓的蛮严格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胸章和肩章带了不少,红歌唱的也多,流行歌曲也不少,可以平分天下的那种,有专门的劳动课和思想品德课,五六年级还有简单的科学和物理课内容,体育课是三年级开始就有的,米云不记得自己打小球的开始时间,可能在小学五年级开始,说起来算晚了点,米云自己村里的两张水泥球台打乒乓球的不多,米云上小学一到四年级的时候没多少人去打,米云是去外村上五六年级才开始接触乒乓球,晚自习前和吃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就和学校老师还有老师的子女打乒乓球,这是米云乒乓球的启蒙阶段,一直从小学打到大学阶段。
米云只是回忆的正式开始打乒乓球可能是小学五六年级阶段,但米云接触乒乓球的历史就更早了,可能一两岁就开始接触,米云印象中住在父母的休息室,休息室就是外面教室,记得是靠近学校厨房第一间教室,在米云还在爬行和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米云就在几平方的休息室里玩弄乒乓球,黄色的乒乓球洒满了整个房间,米云从纸盒子里不断的放出一排排乒乓球,那是米云仅有记忆的少数片段,可能一两岁的时候,不知道米云为么还能保留这段记忆,米云三五岁前的记忆片段能完整清晰留下来的并不多。
好人好事,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在米云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提倡的,老师是这么教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米云也是受这个影响,虽然不至于闲的天天去马路上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但拾金不昧,捡到东西要交公,确实米云那个年代比较提倡的事,还有相关儿歌,米云好人好事是做的不少,像书本上说的,帮老奶奶收谷子,在暴雨来临之际抢收谷子这样的事还是有不少,农村生活这样的事只能说是家常便饭,不值得一提,左邻右舍的互助帮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米云搬出村子后,回想了一般,其实全村母姓占了一大半,基本上七八成都是一家姓,基本上全村各组都是沾亲带故的,不是直系也是旁系亲属了,外来人很少,想的出来,60年代前,全村四面八方环河,基本上与世隔绝,外面的人很难融入进来,小鬼子虽然打到过村里,也是战略地带,湖南湖北的交界登陆地带,军事地理价值大,估计还是建国后,人多力量大,填平了一条河道,还是日军抛尸的河道,母亲小时候那道河道都还没完全填平,还可以去捕捞鱼,外婆经常带着母亲几姐妹去河里捕鱼,外婆家离河道也就200米范围,外婆家搬了三五次都在那方圆几百米范围内,种种迹象都说明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才慢慢填平了那条河道。
米云也是从母亲简单的话语描述来估算分析,也没有真凭实据,只是根据个人的分析估算,填平一条河道确实需要几十年的历史,因为五六十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现在的水平填平一条河道不需要几个月,实际上另外三面的河道从来没有被干涸过,都是百米深的河道,想要填平一条河道的难度有多大,不言而喻了,米云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子的其它河道在冬天会干涸,小河而已,但米云居住的那个村子另外的三条河道可能是主河道,深不见底,如果能被填平,可能就不会只选择填平一条河道了,另外三道河道也顺便填平了,这样湖北湖南两地就完全联通起来了。上面的人肯定会有人勘测验证过,当然现在都不可能去考究了,曾经肥沃的一片土地现在成了荒村,没有人承包,全村所有权依然归我们搬出村子几十年的全名所有。
现在没有洪水袭扰,三峡大坝修起来后,基本上十来年没有大水困扰了,偶尔一两年还有大水,听说村子曾经承包出去给人喂鱼和种植钢材,收点费用,可惜后面都不了了之,现在造纸厂和其它方面都有替代品,用不了高成本的原始钢芽木材,米云小时候周边的几个荒村都是种植钢牙材,那时候都讲货真价实,质量方面杠杠的,这些年都拼经济,更新换代太快,不会一把凳子坐几十年不换,以前一把扇子都可以用上几十年,一把水瓢,一个农药桶,一个木碗柜,基本上都是用上几十年寿命的,现在的产品寿命一般都缩量了三分之二,设计出来的产品寿命就不超过十年的保质期。
题外话说多了,过去的东西是美好,记忆也快乐,未来的生活也很好,科技发达,人类要进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时代在变化,人类的味觉也在进化,人们的思想自然也在变化,过去的人亲戚朋友关系重要,人情味很浓,年味十足,近些年淡化了太多,不能说谁对谁错,这就是生活给人的改变,只希望人们记住过去的美好,做个良善的好人,不要太冷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勤劳节俭,文明礼仪,待人和气,少点浮躁和坑蒙拐骗,不是日子过不去,不要轻易走上邪路,好心人天不欺,米云任然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心人或许会被辜负,不是所有好心人都会被辜负,坏人或许会过的很好,不会永远都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会不断循环,万事万物都是生物链,都有自然规律,人也会分三六九等,在规则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其它的交给天意,努力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天,米云也愿意做个安乐翁,不需要去救国救民,匡扶社稷,不给国家添乱就好,如果有一天,国家社稷百姓需要人救,米云也愿意奉献微薄之力,或者竭尽全力报效国家,对得住先辈和自己,不负先贤的教诲和国家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