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箬的呐喊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有因有果、半真半假的证词最是容易取信人。</P>
其实作为王爷的侍妾,本是要住围房的,伺候完后一般都要喝避子汤,那时阿箬是个侍妾,娴嫔让她喝避子汤还说得过去。</P>
入宫后阿箬成了答应,是乾隆的正经妃嫔,有些主位妃嫔为了控制自己宫内的低位妃嫔,都会悄悄的让她们喝避子汤,这是潜规则。</P>
但这种事没人说出来,后宫的大部份人精就当不知道,如今被箬答应捅了出来,就是娴嫔的不对了。</P>
毕竟不论是高位妃嫔还是低位妃嫔,她们存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替皇上开枝散叶,娴嫔在箬答应侍寝后强制她喝避子汤就是违背妃嫔存在的本意。</P>
太后:“皇帝,娴嫔以前在府邸做的这些事连在后宫的哀家都有听过,善妒、心性狭小、心狠手辣。”</P>
“当年初封时哀家就说过娴嫔德不配位,担不起主位,还是看到她跟皇帝的情份上,哀家才同意给了个嫔位。”</P>
“哪曾想娴嫔根本不知悔改,如今不过三年,就打压妃嫔,强制妃嫔喝避子汤,不让她们为皇家绵延子嗣,事到如今,你难道还要护着这样的妒妇吗?”</P>
有了箬答应的证词,娴嫔没有脱掉祸害皇嗣的罪名。</P>
有了府邸的那些事打底,乾隆对娴嫔祸害他皇嗣一事也心存怀疑,在后宫妃嫔和太后的步步紧逼中,他最终还是将娴嫔降位为常在,禁足于延禧宫。</P>
乾隆并未因此就放弃娴常在,为了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他将从小照看他长大的毓瑚召进宫调查玫贵人和仪贵人小产之事。</P>
然而,在结果还未出来前,愤怒的玫贵人跟仪贵人便先打上了延禧宫伤了娴常在。</P>
最后在太后的提议下,乾隆将娴常在贬为庶人并打入冷宫以保护她不受到更多的伤害。</P>
泽芝跟着她一起去了冷宫,本来泽芝是不想去的,冷宫那个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泽芝不想年纪轻轻就在冷宫关到老死。</P>
在后宫,不管在哪里做事都比在冷宫好,最起码能去的地方更多,偶尔还能出宫走走,但乾隆派了毓瑚亲自给她传话,泽芝只能不甘不愿的跟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