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心平静 我道自然(2 / 2)

虽然如此,但该卷还得卷,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神像出现在某些不该出现的地方,而他们也是自嘲的称自己为联盟打工人。</P>

玩笑归玩笑但所有人都清楚,给普通人如此信心的是他们背后的联盟。</P>

手提浮尘的老道带着几人走在参观桃树的路径上,传闻这颗桃树以开花百年之久,但至今还未结果,清幽道长慢悠悠的给几人做着介绍,一如当年他师父的模样。</P>

“是贫道多嘴了,希望各位不要介怀。”</P>

“清幽道长哪里的话,我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了”卡琳娜一脸欣喜的表情。</P>

“那就好,那就好,哈哈。”抚须长笑的清幽目光赞叹的看着卡琳娜。</P>

“无觉啊,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想必是有什么事吧。”</P>

无觉轻轻叩首后</P>

“清幽道长所猜不错,当年与蕴施主论道颇有感触,一直想着再次见面,但缘起缘灭,禅机未到,而如今已觉禅机以至。”</P>

“好说好说,我当年同样如此,小友之道可谓是包含万千,容纳万物,如今一见更胜以往。”</P>

“当不起两位前辈如此夸赞,只是心中有所想,有所悟而已。”</P>

蕴星河说完面向桃树又开口道:</P>

“今日见桃花娇艳欲滴,欲摘取一枝,但又担心为物所困,不知何解?”</P>

无觉觉者:“此花开百年亦未凋零,花不予人期,但人可待花谢。”</P>

清幽道长:“我倒是与无觉想法相反,若是此花能让小友心快,折一枝又何妨,但小友须得对它好才是。”</P>

蕴星河:“花期许久未至,因此摘花看花,花谢是一场,摘花又是一场,只是时间不同而已。”</P>

无觉觉者:“花开花谢亦有时,施主摘花应三思,若花一落便在无希望了。”</P>

说罢,双手合十。</P>

清幽道长:“无觉所言极是,若小友只是观花还请不要摘取的好。”</P>

蕴星河看着两人淡淡微笑。</P>

“此花开百年,想必是等人归来,我如今摘花才是罪大恶极,观花,看花,赏花,又怎能去做这折花之人。”</P>

“那施主可是有何烦恼。”</P>

“烦恼倒是谈不上,只是常听闻好事多磨,但不懂这究竟为何。”</P>

“施主,人间苦难自有定数,我等能做的只有劝人向善。”</P>

清幽道长:“道常自然,而自然之道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P>

蕴星河:“众生皆苦,那苦又何来,人生喜怒哀乐三千愁,究竟是自寻烦恼还是源于他人。”</P>

无觉觉者:“此世间一切苦难都来源欲望,拿不起,放不下,得不到,舍不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P>

蕴星河:“世间百态觉者可得?爱恨情仇觉者可知?时有万物觉者可晓?”</P>

无觉觉者:“只知晓一部分。”</P>

蕴星河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P>

“在我看来清规戒律就是为了让出世之人明白他人苦难,若要度人应先度己,可度人何不是度己,道常无为,无为何为?”</P>

无觉觉者:“我知道施主此番抓捕一处地方时发现了许多魔族少女,而里面的人对其无所不有其极,我在想这样是否太过分了,若是被仇恨蒙蔽,我们与魔族又有何差别,在联盟或许只有施主才能给我答案。”</P>

蕴星河:“觉者一心度人,是否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联盟与魔族早已仇恨深种,魔族不也这样做过,我不说他们错也不说他们对,这一切自有联盟判断,觉者度人何尝不是一种执念,佛者,大执念也,要成无上尊者,就要有无上执念,直到最后放下执念,则佛成,业消,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放下的从来不是手中的刀,而是心中的刀。”</P>

无觉觉者:“执念嘛?我心中有无上追求,佛说放下,又说拿起,但我若放下又何必再去拿起。”</P>

蕴星河:“唯有不在此方天地,才能超脱天地,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不在局限于此处天地了。”</P>

无觉觉者:“唯有知道苦难方知众生苦难,体验过痛苦方知众生痛苦,施主当年说心中无佛,则人人皆佛,今日方才大彻大悟。”</P>

无觉说完双手合十,鞠躬感谢。</P>

清幽道长:“小友似乎困于心魔?”</P>

蕴星河:“有一种境界名为上善若水,水是最接近道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器物中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水有平缓或激流,升腾或是落下,与道相近,人也应如此,不管万物如何,环境如何,我独我,道自道。”</P>

清风道长:“可此番不觉痛苦嘛?”</P>

蕴星河:“世人愚昧,我又何不曾愚昧,世人爱恨,我又何曾不爱恨,道,不是高高在上的天道,还有人道,万物之道,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他说你断爱恨,了姻缘,如此得道不如不得,你说他困爱恨,沉苦海,不得解脱。”</P>

清幽道长:“亦如此,我有一法可斩心魔。”</P>

蕴星河:“我妄心一起,心魔即生,烦恼妄想,苦海长沉,但心魔何不是我,我心我念,我思我行,即心即念,即念勿行,你说这是心魔,我不觉得这是执念,我心平静,我道自然。”</P>

“自然之道近,而天地之道远,天地之道近,而万物之道远,万物之道近,而人之道远。唯有不拘泥于自身之道,方可得悟何为大道。”</P>

清幽道长:“此番受教了。”</P>

道常有,欲常无,心中有善恶谓之德。道德者,道得者,德道者,得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