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兵者,国之大事。(2 / 2)

第二天,在文德殿旁听早朝的时候,御史台弹劾摄政王拥兵自重。</P>

不一会儿,堂下便哗啦啦跪了一二十人。</P>

宋晏清观察着宋闲的表情,想看出点什么。</P>

但宋闲不看他,既不承认,也不自证,只将各位大臣请起来,然后继续说下一件事。</P>

“西南水患刻不容缓,众位大人可能举荐治水人才?”</P>

郝丞相推荐去年的进士,说他老家在那边,做事更尽心。</P>

李丞相推荐自己门下一名学子,说他家中世代治水,对此道颇有心得。</P>

吏部尚书推了西北的一名知府,说此人近三年政绩斐然,极受当地百姓爱戴,于治理民生当面颇有本领。</P>

光速下朝后,摄政王带着宋晏清,邀三位大人至勤政殿详谈。</P>

迅速敲定章程,当即发布诏令,命三人即日启程。</P>

三位大人离开后,摄政王便让宋晏清离开去找太傅。</P>

他坐在勤政殿新添的小桌案前,从一摞摞奏折里随手抽出一卷,打开便看。</P>

那么多奏折,危如累卵。</P>

其中一卷被带出来,落在地上。</P>

奏折咕噜噜滚到宋晏清脚边,展开大半。</P>

先内侍一步,宋晏清弯腰捡起来,扫了一眼。</P>

……摄政王谋害先皇,疑因皇后……</P>

宋晏清将奏折卷好,交给小跑过来的内侍。</P>

他什么都没问,只安安静静地转身离开。</P>

出了勤政殿,林小暖跟他报告。</P>

【他刚才看了那份奏折,现在正抬头看着你。】</P>

宋晏清脚步不停,心中只道。</P>

该去找太傅了。</P>

有些事,不能现在问。</P>

太傅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针对今日弹劾摄政王之事写一篇策论。</P>

宋晏清写了。</P>

第二天就被太傅骂了。</P>

因为他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地,不可不察。国不可不强兵,皇叔练兵功不可没”。</P>

太傅冷冰冰瞪他一眼,拂袖离开。</P>

宋晏清认为这样就能表达出自己对于宋闲的完全信任,宋闲会对自己的反应很满意。</P>

毕竟当前这个情况,他只是个傀儡皇帝。</P>

宋闲手握实权。</P>

没想到,再见到宋闲的时候,他只是很冷漠地看他一眼。</P>

没有表现出满意,也没有表现出不满。</P>

宋晏清很失落。</P>

林小暖对权谋不感兴趣,也知道宋晏清的这些表现不符合一国之君的标准。</P>

她没有提醒他所谓的帝王之术,她只是提醒他。</P>

【宿主,你不了解她他,但他很了解你。不管怎么说,你都处于劣势,很被动。就算是为了保命……】</P>

宋晏清突然打断她。</P>

别说了。</P>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P>

摄政王离开后,宋晏清在勤政殿休息,半夜遭到刺杀。</P>

薛岩替他挡了一剑。</P>

刺客一击得手,当即逃离。</P>

整个皇宫仿佛都紧张起来。</P>

薛岩腰上的伤,宋晏清看着他难以置信的表情。</P>

二人对视一眼,对于幕后主使,心中皆有了答案。</P>

林小暖冷哼一声。</P>

【呵!他这是要你的命!】</P>

宋晏清艰难出声。</P>

“不会……皇叔不会杀我……”</P>

薛岩不顾腰间染血,跪地恳求。</P>

“官家,求您下令彻查!”</P>

宋晏清张张嘴,半晌说不出话。</P>

就在这时,宋闲闯进勤政殿,看到屋里的情形,长眉不动,只扔给身后的殿前指挥使两个字。</P>

“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