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每天四点半起,八九点睡,时间排得很满,宋晏清依旧坚持每天到水里涮涮身体。</P>
在林小暖的建议下,他三五天洗一次头,并且用上“绿意”和“姜黄”,才不至于小小年纪就开始脱发。</P>
对于宋晏清的头发,林小暖很满意。</P>
这么多天下来,宿主的头发早已恢复正常的状态,而且比初见时的枯燥杂乱柔顺太多。</P>
宋晏清现在的头发,真真是秀发如水,凉柔丝滑。</P>
这天,宋晏清看到西南水患的治理情况,大喜。</P>
摄政王少见地问了一句。</P>
“官家看到了什么,何至于如此欢喜?”</P>
宋晏清放下奏折,笑得欣慰。</P>
“西南水患形式大缓,三位钦差大臣安然无恙,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安置到新的地方,死伤仅有百余人。天佑我国!”</P>
宋闲眼皮都没抬,继续追问。</P>
“那您接下来打算如何做?”</P>
宋晏清拿起笔,在奏折上写下几个字。</P>
“当然是重赏三位功臣!”</P>
宋闲等了一会儿,见他没有再说话才继续开口。</P>
一开口就是斥责。</P>
“只赏功臣,不问实情,肤浅!”</P>
宋晏清一下子愣住,他指着手下的奏折试图争辩。</P>
“奏折所书……”</P>
宋闲隔空扔过来两卷奏折,语气颇重。</P>
“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偏听一家之言!”</P>
宋晏清展开那两卷奏折,脸上渐渐染上惊怒。</P>
“怎会如此!”</P>
跟着宋晏清看了三个月的奏折,林小暖现在已经能算半个土着了,文臣写的东西也能看懂了。</P>
她大概看了一遍,那两卷奏折是另外两位钦差大臣呈上来的。</P>
大体内容差不多,个别用词有出入。</P>
【仔细对比,便能发现,明明是同一件事,三分奏折呈现出的效果却相差甚远。】</P>
【假如三份奏折所写内容都是真的,那么实际情况极有可能死伤惨重。】</P>
【仅府衙官兵便死了百余人,更何况来不及反应的普通民众。】</P>
【水流平缓,意味着农田被淹,田里的水无处抽放,庄家将会全被淹死,意味着百姓这一整年颗粒无收。】</P>
【洪涝大灾,若不好好善后,极易产生纷乱,造成大疫。】</P>
林小暖引导着宋晏清去想这些事将会造成的后果,这时,摄政王又扔过来几张信。</P>
信中字体明显不是官方字体,写信人运笔极快,简明扼要交代复杂的情况。</P>
果然……有疫情。</P>
宋晏清抬头看向摄政王。</P>
“这是……”</P>
摄政王面色沉沉。</P>
“龙使来信。”</P>
龙使,宗亲的眼线,帮主子探查各处消息,接一些隐秘任务。</P>
宋晏清也有,但他没有想到要派龙使去监察西南水患的情况。</P>
摄政王比他周全太多。</P>
想到西南疫情,他顾不得和摄政王计较这些。</P>
“当下,疫区急需大夫和药材。尽快调宫中御医……”</P>
摄政王拿过来一纸诏书,上面已经写好令御医出发前往西南的诏令。</P>
宋晏清拿起玉玺就往上盖章。</P>
摄政王拿起诏书,疾步而出。</P>
他走后不久,有侍卫和薛岩说悄悄话。</P>
然后薛岩过来传话。</P>
“官家,大理寺那边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