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道:“我识得你是窦家四小姐,放心罢……”
后面的话英华听不清也记不住了,只这一句便让她她长出一口气,安心的晕了过去。心里还隐隐想着,起码岑氏不用害担心,丫鬟小子们也不用太受罪了。
当英华清醒以后恢复行动能力之后,回顾了一下,大概总结了一下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大致就是自己贪嘴带着丫鬟小厮们作死钓鱼自个儿丢脸翻下小船呼救无果被人无意救起,醒来后知道梦里的女声就是被自个儿救了一回的郡主小姐,然后岑氏大发雷霆罚了一众丫鬟小厮后借了巡抚大人家的后院佛堂继续罚自个儿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窦英华小姐目前正跪在佛堂诚心悔过,抖着膝盖哑着嗓子每顿扮演小山羊小白兔的现状着实令听者伤心闻者掉泪,准确而无误的印证着“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千古不变定律。
“窦家小姐?”
佛堂的门外出现了一个身着白底大红领子对襟印花褙子,白色圆领中衣大红撒花百褶裙,梳着双鬟的小美人儿。那真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眉不描而翠,唇不涂而朱。
英华转过身,笑着问道:“郡主好。”
小美人儿笑得有些匪夷所思的开怀,露出了嘴角边的梨涡,说:“郡主自然好,可窦家小妹你似乎很不好!”
英华扯了扯嘴角,这种幸灾乐祸的语气实在是不得不勾起学生时代抄作业被老师逮到然后同桌那中带着中略带的纠结小眼神儿。
“郡主可称呼我的闺名,英华。”
小美人儿跨过门槛,轻轻提着裙摆走进来,弯在英华的面前,摇摇手指:“你不觉得窦家小妹更为亲切吗?我向来是不喜叫人诨名的,你是第一个!”
英华不禁在心里呐喊:“额滴神,你也是我第一个见到的女版道明寺!”
“郡主错爱,英华担当不起。”另外阁下让人有嘴角微微抽搐且控制不住之势。
小美人儿也不介意她的不领情,寻了一个桃木雕花芙蓉椅子坐下,笑着问:“你知道是谁救了你么?”
英华点头,说:“听母亲说,恩公依稀是江上巡逻的一位年长的叔叔。”
郡主满意的点点头,而后又说:“是我哥哥发现你的,你应该谢谢我哥哥。”
英华恭敬的答道:“多谢小王爷救命之恩,英华铭记在心。”窦英华思索着以前看过的古装剧台词,有种桥段叫做“英雄救美”?咳咳,英华斟酌着回答。
郡主看似极其愉悦,还主动拉起了英华的手,笑得一对梨涡深深惹人怜爱。
“你救了我一次,我哥哥救了你一次,我们两家算是缘分了!”
“郡主严重了,英华实在是不敢当。英华是无意而为,怎能和小王爷和郡主救命之恩相提并论呢?郡主贵体,如有冲撞之处还望郡主海涵。”英华不着痕迹的抽回了手,作势更加恭敬的低头。
宁化郡主大了英华三四岁左右,却已十分有皇家气派,说话有理有据举止有礼有节,语气柔和而略带调侃,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却不会有失了郡主身份。而严格论来,郡主是主子又是年岁较长,称呼英华“窦家小妹”是亲和有余威严不足,大抵也是看在英华救了她一命的份儿上吧。
宁化的眉眼斜长带了些许柔媚之气,而举止端庄又自恃身份,听着英华谦虚恭谨的话自然是欣赏她的识时务,而没有半分骄矜之态。
随即便笑说:“你我缘分颇深,不必顾忌那些恼人的规矩,随意一点便是。”
英华心里吐槽却面上不显,依旧笑得有些拘谨客气。
岑氏恼怒英华的擅自做主和她眼中的顽劣不堪,连着几天对着英华懦懦弱弱的小姿态更是眼不见为净。在她看来,无意间住进了巡抚大人的府邸和上边搭上了关系,还因着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得了汝阳王妃的青眼,这样的好机会自然是要好好利用进行夫人外交的了,至于教训不听话的女儿她有的是后招。
“小姐,太太和巡抚夫人在前面拜见汝阳王妃,前面传人来让你前去呢!”一位不常在英华面前服侍的丫鬟进了内室,芳摇和粉蝶都被杖责二十还下不了床,岑氏指了自己身边的丫鬟过来。
英华放下画笔,乖乖的站在铜镜前让她们打扮,坠得脖子疼的如意芙蓉镶金项圈,葱绿柳黄的彩绣锦裙衬着水色桃红纱衫,还是小孩状的双鬟髻,缀上珊瑚串珠,看着既可爱又端庄。
转过弯弯绕似的回廊,英华早已不辨方向,若不是盯着前面丫鬟的下裙摆,她估计早已迷路了。
转过一片小桃林,迎面走来了一位眉目清秀的少年郎,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没戴冠也不总角,头发后梳成一根大辫子,红绦结住缀上一颗深蓝色宝石一般的物什。英华赶忙低下头,少年这才注意到丫鬟后面跟着个小主子。
“是窦家妹妹吧?身体可好了?”少年便是汝阳王府的小王爷夏稚是也,年纪轻轻却在官场上已颇有声名。
英华:“多谢小王爷关心,已无大碍。”
夏稚点头,看着跟着的一众丫鬟便知是前去拜见母亲的,笑着站在英华斜前方,说:“窦家妹妹,还多谢你对小妹的救命之恩,她时常念叨着你想必有心结交的,还请妹妹对她失礼之处多多包涵。”
这小哥儿还挺识相的嘛!英华暗自揣测,想必他也是知道自己妹妹有多蠢萌四处打招呼了?
“英华不敢,郡主端庄得体,英华自知望其项背,还望小王爷莫要打趣我才是!”英华侧着身子答道。
夏稚微微低着头打量了英华一番,只道是个白白嫩嫩的小妹妹罢了。
“这是往哪里去?”夏稚问跟在英华身后的丫鬟。
“回小王爷的话,奴婢们陪着小姐前去给王妃娘娘请安。”
夏稚轻轻一笑,明若月光,灿若星辰,既是比女子还好看三分:“既是要去请安,便同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