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为了让妹妹赶紧吃上一口热乎饭,睡到软乎床···</P>
该迎来启动以来的第一次全功率启动了···</P>
不知道这又要损耗几秒的核心部件使用寿命。”</P>
一次随意的吐槽似乎被瘟疫会错了意。</P>
【450s,但核心部件为磁性半导体纳米机器人】</P>
【根据目前市价,更换与补足所有寿命受损部件需4,356元】</P>
便宜的离谱,预料到了···</P>
但这是在开玩笑啊喂!</P>
谁会为了450s的损失寿命花哪怕4k的冤枉钱啊喂!</P>
吐槽完毕,所有其余功能通通关闭。</P>
其实这活听起来就不高大上,似乎犯不着启动那同时操作数十台机甲都没用上的全功率模式。</P>
但问题就在于,需要分析的数量太巨大了。</P>
整个静态宇宙系统的空间约是可见宇宙的平方,</P>
所拥有的恒星更是可见宇宙内所有星球总和的平方。</P>
每一片宇宙区域,就有单独编辑辐射组成的面板。</P>
每一个恒星,都要独立编辑附属行星和运行轨迹(俗称坐标)。</P>
每一个行星···</P>
深吸一口气,就好像是传感器出了问题一般,</P>
他甚至产生了已经闻到纳米机器人烧焦脱落的味道的错觉。</P>
随着模拟人格保护系统的启动,</P>
海量的数据从流向人格处理变流向了G1专用的数据处理中心。</P>
意识随即沉入深渊,庞大的机甲随即变形,</P>
瘟疫驾驶舱使用的并非传统气囊的设计初衷也显露出来。</P>
就连驾驶空腔也一并成为变形的一部分。</P>
不到50s,整台瘟疫就完全变成了称不上机甲的中空球体。</P>
由于98%的机体全都是由高精度高机动的纳米机器人和液态金属,</P>
彻底颠覆了电子元件冷却需求,散热系统安装和高精度机甲设计的矛盾。</P>
散热的方式自然也与传统机甲有所不同。</P>
被液态金属死死包裹住的纳米机器人开始流向中空球体的内外侧。</P>
再通过捕获空气中的水分子,充满球内空腔。</P>
再将纳米机器人融入水中,成为沸点更低的冷却液。</P>
3分钟之后,准备工作终于宣告完成。</P>
【驾驶员排出时态最高功率运转模式转化完成】</P>
至此,偌大的空间,只剩下了水被蒸发与重新捕获的微小声音。</P>
当然了,在绝对确保追击机甲已不具备威胁能力之前,苏姣嫽的座驾不会停下。</P>
——G1模式运行时间:45min——</P>
【已达成预定目标】</P>
【敌意机甲武装已解除】</P>
【模拟宇宙离开通道已建立】</P>
【实际损失元件寿命:60:00】</P>
——G1模式关闭,转回Z1模式——</P>
【人格模拟重启】</P>
【G1成果已整合为简报送至(苏墨焱)】</P>
恍若一觉睡醒,又似乎已经死过了一次。</P>
“这就是G1?感觉就像是死过了一次一样。”</P>
这是自然,机器生命与碳基生命最重要的区别便是于此。</P>
机器生命不会真正的死亡,但那是将人类对于死亡的定义套用于机器。</P>
事实上,对于机器生命来说,自己的载体每一次的关机,包括云端下载。</P>
都能够称得上是维持“死亡”状态。</P>
不过,“死过一次”的成果相当可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