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哪怕如此,这个战略依旧还是有风险的。</P>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风险自然也就是,对方可能会紧急抢修电磁信号信道,并且加固这电磁信道。</P>
这一次还能够生效的方案,第二次就没有那么有效了。</P>
于是,哪怕宏观战场他依旧可以选择以维持人形的方式继续战斗,三号也已经不再想着宏观战场上依旧保持人形进行战斗了。</P>
镓铟人形迅速分散,融入了刚刚完全没有任何宏观因素的b2,b3阵地。</P>
最简单的非人形进攻方式自然还是尖刺,但这一次可就和刚刚还想着维持人形发出的尖刺大有不同了。</P>
刚刚的尖刺,本质上属于‘一次性用品’,</P>
也就是里面没有任何纳米机器人,发射出去之后理论上是没有了想着需要回收的用品。</P>
但由于这一次完全没有固定的形体,</P>
而微观战场上,由于三号的战术以牵制为主,也就有了大量没有事干的纳米机器人。</P>
这群纳米机器人自然也就当仁不让的进入了这些镓铟尖刺之中。</P>
第一次发射,呈渔网状摧毁了第一批敌机。</P>
紧接着原本在碰撞产生的力下欲图分崩离析的各尖刺在纳米机器人的强行拉回下硬生生维持了第一次碰撞之前的形体,</P>
‘渔网’的口在第一波攻击之后迅速闭合,将那些明明在‘渔网’攻击范围内,但却没有被攻击到的敌机尽数包裹。</P>
统一发送的进攻指令就此被镓铟中的纳米机器人吸收,没有漏出半分到其中去。</P>
果不其然!</P>
对方的反应让三号‘双眼一亮’。</P>
那些被三号包裹住的微型机器人没过一会儿,一切的行为就停了下来。</P>
这些‘蝗虫式机器人’所使用的模式,通常来讲都是即时性通讯。</P>
也就是说,一旦你有一刻脱离通讯,你便不再属于蝗群了</P>
你便与蝗群再无关系。</P>
因为只有这样,蝗群的操纵方才能够绝对确保,</P>
意外被敌方捕获的单个机体,绝对不会泄露有关于蝗群操控组织的一切信息,</P>
也不会逆向解密得到蝗群的操纵权限。</P>
那无疑是因小失大的行为。</P>
哪怕未曾发生,只要存在,便属隐患。</P>
可是这样的模式,无疑就会导致这么一种情况的发生。</P>
一旦‘蝗群’被大量捕获......</P>
来吧!三号心中发出冷笑。</P>
“来让我看看,我亲爱的执白棋手,您接下来的这一步,是怎么扳回来我这五步杀的?”</P>
纳米机器人蓄势待发,时刻准备将失去群体优势的微型机器人衣物尽数褪下,好生凌辱一番。</P>
而b2,b3战斗阵地自然也不可能闲着。</P>
你有你的大蝗群,我有我的小蝗群。</P>
b2战斗群虽然在绝对的数量体量上比之对方的蝗群数量尚且不足,</P>
但两组蝗群的战斗通常来讲可不是几分钟就能够分出结果的,更何况还是全灭其中一方?</P>
再说了,谁说,‘小蝗群’的核心是微型机器人了?</P>
微型机器人最本质的危害还是在于其在靠近三号方的纳米机器人太近的地方释放的攻击。</P>
出于安全考虑,三号觉得可能还是尽可能清理干净,或是清理得越干净越好罢了。</P>
宏观上,嘿,哥们你没事吧?</P>
镓铟是金属!是金属本身哦?</P>
金属与机器人不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