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压祟(1 / 2)

这样问好不好?那当然是好了!</P>

“好!”</P>

群情激昂,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表演。</P>

“既然都说了好,那谁的东西谁都拿回去。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让孩子吃饱了,我给你们开的工钱,还不至于让孩子吃不饱吧?”</P>

那老者接着说:“东家您给的工钱已经是跟州府里的工钱一样了,吃喝用不完的。大家伙也都要听东家的话,别让东家操心了我们还担心着孩子的温饱问题。”</P>

众人说是。</P>

谢庭月和孙玉瑾抱着钱匣子出来了,一人抱一个。</P>

谢庭宣和林予接过钱匣子,放在石桌上。</P>

“接下来,排好队,大人一人一百文压岁钱,小孩子每人二十文压岁钱。按人头来,一人一份。”</P>

“东家,这我们不能要啊!”</P>

“就是,东家,这我们不能要!”</P>

谢庭宣不由得想起以前看到的段子,过年亲戚之间的红包拉扯。一只手撑着口袋,一边说不要。</P>

“新年了,这是除邪祛祟的钱。每个人都要有的,这样新年才能红红火火。”</P>

众人面面相觑,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相比之下,谢庭宣算得上是个文人了。</P>

林予和江月歌也帮忙给来拜年的人,一人一百文。</P>

谢庭月和孙玉瑾就在给小孩子发,一个不落,每人二十文的压岁钱。</P>

最后一个给那位老者的,谢庭宣多给了他二十文。不能白要这些鸡蛋,如此算是买了他的鸡蛋。</P>

这位老者是位老秀才,之前跟着流民一起过来的。</P>

据说路上被儿子嫌弃是个拖累,晚上趁他睡觉,儿子和儿媳带着孙子半夜跑路了。</P>

他也是幸运,遇到一群流民逃难,一路跟着来到了这里。</P>

那些年轻力壮的,包括年轻的妇人,也都可以下田务农赚些钱财。</P>

可怜他读了一辈子的书,田里的农作物他根本分不清,连想说去田里干活都说不出口。</P>

就在别人都安顿好了之后,他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被谢庭宣和林予叫住。</P>

让他在村子里给村里和那些帮工的孩子们做启蒙教学,而且以夫子之礼待他。</P>

给他发的月钱,可不比下田务农少。</P>

许多人不能理解,他都一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怎么还能被谢庭宣她们另眼相待。</P>

谢庭宣和林予一直都是准备给村里的孩子找启蒙夫子的,但是许多人嫌弃教的都是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不愿意过来。</P>

这位老人家能流落到这儿,也算是一段缘分。</P>

之前谢庭宣和谢庭月住过的小院子给了这位老夫子,让他作为栖身之所。</P>

他本以为暗淡无光的后半生,也因此而改变了。</P>

所以他对谢庭宣和林予一直心怀感激,条件好了之后,他养了几只鸡下蛋。</P>

今天给谢庭宣的鸡蛋,也是攒了一段时间的。</P>

这里来拜年的人,哪个不是走投无路了,被谢庭宣收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