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隅跟着众人,在李儒来到之前,消失在密林中。</P>
李儒在密林前勒住战马,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让西凉铁骑进入林中搜索。</P>
他在思考,从他出长安城,他就一直在思考,刘隅为什么会突然现身。</P>
等他见到刘隅身边只有一个人时,他就明白了刘隅的用意。</P>
他了解刘隅,就像了解自己一样。</P>
刘隅智谋不凡,每每能料事先机,也能一眼看出事情的关键,做出应对,他为人谦和,待人有礼,虽然有皇叔之名,却并没有傲慢之色。</P>
李儒刚开始以为,这是他故意装的礼贤下士,要博取一个好名声,经过他对刘隅深入的研究,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P>
刘隅不但对士族没有架子,就算面对庶民,同样是如此。在他眼中,这世上似乎没有什么尊卑。</P>
这让李儒觉得很奇怪,在这个阶级分明,等级森严的时代,怎会有这样的人存在,</P>
李儒想不通,为此,他还专门派人去刘隅的家乡,去收集刘隅的信息,想要从中找到答案。</P>
派出的人经过详细了解,带回来的消息,不但没有任何解除李儒的疑惑,反而让他的疑惑进一步得到了加强。</P>
由于刘隅如今的皇叔身份,家乡人提起他时,更多的是讳莫如深。不过李儒还是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答案。</P>
此人不学无术,品行恶劣,欺男霸女,无恶不作。</P>
从刘隅之前的事情来看, 他尊卑观念极重,并没有所谓表现出如今的气度。</P>
对于有人提出刘隅之前是韬光养晦,用自污来败坏名声的言论,李儒嗤之以鼻。</P>
一个所有的行为,都和他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P>
如果年少时满是赞扬,他就自信。</P>
如果满是辱骂,他就偏执。</P>
如果满是打压,他就卑微。</P>
如果满是批评,他就自卑。</P>
……</P>
……</P>
刘隅虽然汉室宗亲,可家中早已经没落,他家虽有良田百亩,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任何底蕴。</P>
他父亲虽然想振兴门风,才华却有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刘隅身上,可刘隅偏偏不成器。</P>
可以想象,刘隅年少时,没少被棍棒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刘隅,才会在他父亲去世后,变得有如此表现。</P>
这根本不是韬光养晦,而是被打压后的报复。</P>
有些人或许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可李儒懂,他出身寒门,家境比刘隅远远不如。</P>
他父亲没有读过几天书,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饱读诗书。</P>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亲对孩子最美好的祝愿。</P>
李儒没有感受到任何美好,他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这种压力就像一座高山,压得他喘不过气。</P>
为了读书,他不得去卑微的去世家大族上进行求教。</P>
那些年,无数的冷眼,在李儒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P>
正是这些经历,长大后的李儒才会变得冷酷,变得残忍,他才会不择手段,推着董卓向上走,因为他知道,只有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处,那些冷眼才不会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