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行业搅屎棍(2 / 2)

犹记得,半个月前,太极岛上的人,也都才差不多只有5万人左右。

但现在

才半个月而已,就猛然暴增了25万人,进入了太极岛。

且,这个增长趋势,还没有停止。

每一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是全世界的人,从各地,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太极岛。

这增长速度,就尼玛的很离谱。

不过,只要是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出现这种增长,也算正常。

因为,这半个月新增长的25万人中,差不多有20万人,都是建筑行业方面的工人。

那七家地产集团,在太极岛上面购买的地块,已经正式开工了一段时间。

为了抢时间,为了早日完工,将其投入使用,那些地产集团,他们也都是下了血本了。

在对外招标的时候,就要求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每个项目,都必须有能力同时组织十几,乃至是几十支的施工队伍,一同开工。

否则,你们就直接洗洗睡吧,干脆也别来投标了。

被他们这么一搞,那来太极岛的人,能不多吗。

单单就那十几个地块项目,差不多就是好几万的施工人员了。

而他们这么搞,其实也是跟太极系学的。

不差钱的太极系,深刻的奉行了,什么叫做有钱就任性的宗旨。

太极岛的各个市政项目、还有什么办公大楼、景观项目、旅游项目、包括海底光缆什么的

各种大大小小的项目,在这一段时间之中,上马了起码数百个。

这其中,有些项目交给了秦卫民、秦卫国统领的太极岛建筑集团去搞。

但更多的项目,如刘克明统率的规建部,设计出的某些图纸,却甩了出去,进行对外招标。

招标要求,依旧是那样,分成几班倒,多标段,同时一起施工。

总之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不差钱,多上人,保质保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

让那些项目的成品,可以尽快投入使用。

这么一搞之后,太极岛的人口,如果不暴增,那才怪了。

虽然人口暴增,但到目前为止,拥有太极岛户口的人,总计却只有5000多人。

这其中,就包括了秦昊、李沁,以及太极系的一些高层人员。

其余的人,按照太极岛新出台的户籍管理政策,还达不到入户的要求。

为了太极岛的长远发展,关于户籍管理方面,秦昊等人全都要求,要从一开始,就进行严格管理。

讲真,当太极岛方面,新的户籍管理政策,对外出台的时候。

很多关注太极岛的人,都有些想不通。

还有人在网络上直言,说太极岛方面,是不是疯了。

怎么可能会出台,如此严苛的户籍管理政策。

这特么搞得,太极岛的户口,比京都的户口,都还要更加难以拿到手了。

难道太极岛的户口,现在就要比京都、魔都、港岛、宝岛等地的户口,更值钱了?

太极岛凭什么啊?

哪里来的脸,出台如此严苛的户籍管理政策?

他们想不通!

太极岛方面,究竟是在搞什么。

对此,秦昊等人,并没有对外做出什么解释。

由得别人去议论就好。

他们都相信,等以后,所有人都会发现,拥有太极岛的户口,是多么值得吹牛逼的一件事。

不说人口方面,如今,李沁等人,早已经在开始一步步入主,并整合那些公司和银行。

为此,太极岛方面,又成立了数十家大小不一的集团公司。

他们准备,先将框架给建立起来,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细化下去。

纵使即便如此,据李沁向秦昊提交的报告中显示。

他们太极系,想要将这一次的蛋糕,给全部吞下,并消化整合完毕,让其形成战斗力,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估计都得,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打底了。

没办法,现在的他们,依旧还是太缺各方面的一些专业人才了。

尤其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资深管理。

而他们这一次,吞下的蛋糕,又实在是太大。

用蛇吞象来形容,也一点儿都不为过。

真正入主了那些银行以及公司之后,沈万三才发现,他们以前调查并作出的一些预估,有些太片面了。

真实的情况是,他们这一次的收获,可能要比他们先前预测的,还要更大更多的多。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

还有一点,也是拖慢他们整合那些银行与企业公司,进入太极系的原因之一。

那就是关于股份,与各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章程等问题。

这些公司太多。

不说全部吧,但也有一部分的公司,他们的组织架构,与一早就定立的公司章程等,不同于普众化。

而这些,又都涉及到,关于掌控一家公司的实权问题。

有些时候,因为某某公司的架构问题,章程问题等

哪怕太极系方面,已经绝对控股了那家公司。

但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也不一定,就落到了太极系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