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汢之(3)(1 / 2)

那户人家虽是寻常,</P>

但好在脾性尚可,是个老实的,我一连观察了许久,</P>

一家四口里,</P>

两个年长的倒是和善模样,成日里笑眯眯的,</P>

家中一儿一女,</P>

那女孩儿的模样随了父亲,性格也是个稳妥的,</P>

可那男孩儿….</P>

不好说…</P>

只长相虽了母亲,可也只是长相罢了,</P>

其余的,与家中的其他三人,</P>

可谓格格不入。</P>

儿时便是个皮实的,几乎每日都会被他母亲拿着苕帚从各个方向给撵回来,</P>

有时怀里抱着一只野兔子,头顶还沾着草屑,</P>

有时拎着几尾小的可怜的小鱼,</P>

甚至还用草绳给串成一串,</P>

一路躲闪着从后方拍过来的扫帚,</P>

一面呲着一口大白牙朝着家里的方向跑,</P>

那一串小鱼在风里飘啊飘,</P>

伴着男孩儿夸张的痛呼,磕磕绊绊的跑进了家门。</P>

继而就是熟悉的场景,</P>

父亲拦下暴怒的母亲,</P>

姐姐则带着弟弟熟门熟路的躲进房间,</P>

晚间的时候,男孩儿再端上一盘被炸的鲜香酥脆的小鱼呈到母亲面前,</P>

嬉皮笑脸的道歉。</P>

在父亲和姐姐的轮番“劝说”之下,母亲到底还是消了气,</P>

作势拧了拧男孩儿的耳朵,</P>

教训若下次再独自跑到河里逮鱼,</P>

定要将他的屁股揍成花一样。</P>

男孩儿笑嘻嘻的说:</P>

“若是像母亲一样好看的花,挨顿打也是值得的。”</P>

母亲没好气的斜了他一眼,</P>

嚼上一口炸小鱼,</P>

那小鱼被裹了鸡蛋和面粉调制的面糊,被炸的外酥里嫩,</P>

不用想,也是自己姑娘的手艺。</P>

想到女儿,妇人心中慰叹一口气:</P>

还好还好,有个省心的。</P>

继而便也不再生气,一家人再高高兴兴吃顿晚饭不提。</P>

这户人家姓孟,</P>

那省心的姐姐,叫孟芫,</P>

那不省心的弟弟,叫孟芋。</P>

早年请了大夫把脉,知道是个女孩儿,</P>

直见孟父兴奋的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P>

而孟芫这个名字,是父亲翻了好些书籍,逐字斟酌而得,</P>

可见珍之爱之。</P>

怀孟芋之时,孟芫刚刚三岁,</P>

孟父将女儿驾在脖子上满屋子”呜呜呜”的跑,将孟芫逗的咯咯直笑,</P>

孟母则为女儿缝制新衣,一面和丈夫聊天:</P>

“前些日子去瞧了大夫,这一个约莫是个男孩儿。”</P>

“男孩儿便男孩儿吧,以后还能保护姐姐。”</P>

“可要先把名字取了?”</P>

“不用,到时有什么取什么便好了,男孩好养活,什么名字都行。”</P>

“也好,那衣服也不用准备了,反正阿芫前些年的小衣服都收的好好的,能穿。”</P>

“行,但是阿芫的那家粉色的棉夹袄得收好,那是阿芫以前最喜欢的一件,别让臭小子给穿脏了。”</P>

“好好好。”</P>

孟母在临产前一个月,却是爱极了吃芋头,</P>

尤其是蘸了白糖,</P>

一天恨不得三餐都吃上芋头蘸白糖才好。</P>

哪怕生产之时,产婆说要吃些东西补充些力气才好,</P>

孟母推开了早早备下的肉汤,竟还是要吃芋头,</P>

所以,孟芋便成了男孩的名字。</P>

连产婆都连连摇头,</P>

多少人家想破头都想要的大胖小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