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其中详由,知晓的也都寥寥无几,</P>
只最后叹上一句:这家人的命数实在是坎坷了些.....</P>
而那个始作俑者付家,</P>
甚至还维持着众人心中那难得一见且有些良心的富贵之家。</P>
这样的人,往日行事谨慎又不露头,便是交谈里都是客气有礼,不卑不亢的样子,</P>
只要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周康自也不会去细究,</P>
毕竟周康也知晓,将这些盘踞许久的富户给逼的狗急跳墙,对官府,对百姓都不是什么良策,</P>
可偏偏手底下有几桩陈年旧案,和付家都有着些丝丝缕缕的关系,</P>
奈何案子沉积太久,涉事的人家不是举家搬迁,便是病死榻上,皆没了音讯,便只能不了了之,</P>
可周康知道,</P>
越是想付家这样,事事完美无缺的人家,水便越深。</P>
碍于行事太过明显打草惊蛇,周康便按兵不动,</P>
明面上还是维持着好官和良商的样子。</P>
直到付家那个无法无天的独子牵扯出祸害良家妇人之事,才让周康抓住了机会,</P>
且还不等周康将证据收集,</P>
精明如付家,立刻收买了那个妇人的丈夫,硬是将脏水泼到了一个无辜家丁的身上,</P>
将强抢妇人的罪名变成了家丁和妇人的私通,</P>
人言可畏,那妇人不堪其辱上吊自杀一证清白,</P>
而那个据说救人的家丁,也被付家以清理门户为由活活打死,</P>
如此一来,证人,证据,悉数被抹了去,无处可查。</P>
那样鲜活的人命,</P>
就这么在付家的周转之下,走的悄无声息。</P>
若是寻常县令,就算是有心去查也无计可施,最后只能匆匆结案收场,</P>
奈何,他们遇到的,是周康,</P>
亲自登门,找寻那些同样被付渊荼毒的人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P>
原本周康只是想着拿了证据,取了证词,尔后再逐一保密以护那些妇人们的清白,</P>
谁知那些妇人见牵扯了两条人命之后,付家独子还是一副嚣张至极,你能奈我何的样子,实在不忿,唯恐再有无辜之人受其磋磨,竟联合起来跑到官衙里佐证,</P>
桩桩件件,事无巨细,甚至还牵扯出许多付家不为人知的阴私之事,</P>
如此一来,付家哪怕再有手段都再难逃其究。</P>
可那到底是付家,世代经常多年,又常和官府打交道,偌大的家业和一个儿子比起来,孰轻孰重自有掂量,</P>
于是,便断尾求生,将独子付渊推了出来,只说管教无方,纵着做出这些恶事,做出一副任打任骂,听君摆布的样子,</P>
然后在私底下,经人打点牵线寻到了周康的顶头上司,</P>
硬是将死罪扭转成了二十年的牢狱之罪。</P>
且那二十年,已经是周康能判下的极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