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报案人就是凶手?(2 / 2)

随后,旁边有点小聪明的衙役,赶忙保证都是跟随潘大人好几年了,一向忠心耿耿,肯定不会将此事传出去,潘推官这才定了定神,环顾四周开始勘验现场。</P>

这一看不要紧,众人都被房间里面的惨状吓得不轻,只见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柜子里面的衣服都散乱一地,墙壁上也到处是喷溅的血迹。</P>

最最让人惊悚的,是一具无头女尸,赤身裸体,平躺在床上,双脚以一种怪异的姿势,垂在床边,向上看去,脖子上没有头颅,由此可见,旁边梳妆台上的那个头颅,应该就是这具尸体上的。</P>

而根据刚才报案老王的说法,这具死尸,就是这间澡堂子的老板娘。</P>

案卷后附的验尸报告中,详细记载了验尸情况,初步勘验,死者浑身赤裸,全身并无其他外伤,也无抵抗伤,因此推断,死者是被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砍下头颅,失血过多死亡。</P>

根据洗冤录记载,死者为女性时,一般都要勘验下体,而这次的验尸报告中也明确记载,死者下体有白色体液慢慢渗出,经过勘验可以确定,死者死亡前后,有行房痕迹。</P>

在随后的勘验报告中,记录有屋内有被翻动的痕迹,看起来凶手似乎是在寻找某种东西,或者是翻找家里的钱财。</P>

而在厨房里面,发现了一把带血的菜刀,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凶器,这样看来,凶手是临时起意杀人,并没有准备作案工具,</P>

随后,“睿智”的潘推官当场就确定了凶手,正是老王,案卷后面备注的原因有三条:</P>

第一,老王与澡堂子老板娘有债务纠纷,这也是为什么凶手会翻箱倒柜的寻找钱财,肯定是老王想要拿回自己的工钱。</P>

第二,老王的脚上有血迹,这是潘推官第一眼看见老王的时候,就“敏锐”的发现了,这就是老王杀人的铁证。</P>

第三,凶器是死者旁边厨房的菜刀,由此可见,凶手是临时起意杀人,并不是预谋作案,这也符合老王前来要债的原因。</P>

最后,潘推官在结案陈词上面写到,据他分析,这件案子的缘由是,老王因为雇主老板娘未能按时发放工钱,由此怀恨在心,上门索要工钱。</P>

随后,老王和老板娘两人因为工钱或者其他原因发生争吵,在互相推搡之时,肢体接触的过程中,老王起了色心,遭遇拒绝后,恼羞成怒之下砍下死者头颅,并且割下死者的头,最后还丧心病狂的对尸体进行了侮辱。</P>

然后,老王为了拿到属于自己的工钱,这才翻箱倒柜的找寻钱财,随后为了掩饰罪行,这才“灵机一动”的假装报案,妄图逃脱罪责,没想到遇见了“睿智”的潘推官,被当场识破。</P>

随后,在潘推官现场问询老王的时候,后者因为被发现罪行,惶恐之下引发旧疾,当场殒命,就此结案。</P>

至于凶手为什么特意将头颅摆放对着门口,潘推官的解释是,凶手是为了制造仇杀的假象,这才故意割下死者的头颅,为了让破案人员以为凶手和死者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这并没有瞒过“聪明”的潘推官,而屋内这些喷溅的血液,也能证明凶手是活着将死者砍下头颅的。</P>

案卷里面虽然没有文字直接夸赞潘推官,但是字里行间的意思中,无不在诉说着潘推官的“睿智”,透过这个案卷,吕小伟眼前仿佛都能看见,那个潘推官在烛光下,书写案卷时候的得意。</P>

只是,看完整个案卷的吕小伟,当场就被这个糊涂推官气笑了,旁边的张虎和怜烟,这几天都看见吕小伟沉浸在吕府命案这件伤心事上,还以为自家大人终于走出了那段阴霾日子,这是遇上什么奇葩的案子,这才把自家大人逗乐。</P>

张虎当即凑上来,还准备借着吕小伟心情好,再劝说几句,谁知道还没开口,就被自家大人狠狠拍向桌子的一巴掌吓了一跳,再看吕大人的脸色,这才知道自己会错了意。</P>

只见吕小伟冷笑道:“好一个睿智的潘推官,不学无术、草菅人命,前有水渠边上不学无术,把他杀判成自杀,后有澡堂子里草菅人命,通过自己臆想就能现场缉凶,真是一个草菅人命的狗官啊。”</P>

一旁的张虎和怜烟听完这话,才明白刚才大人哪里是在笑,明明是怒极反笑啊,看来,这个潘推官应该是判下了什么荒唐的案子,这才引的自家大人发火。</P>

可是张虎和怜烟两个人,趁着吕小伟在屋内踱步,压制怒火的空档,拿起案卷反复查看,却是觉得这个潘推官写的有理有据,根本没发现什么疑点。</P>

已经下定决心,去乌镇重新侦破此案的吕小伟,看着张虎和怜烟两人一脸的迷茫,知道他们也被这个潘推官的案卷所迷惑,当即对这跟随自己多年,却长进不多的两人颇有微词:“怎么?这么明显的疑点,你们两个都没发现?”</P>

张虎尴尬的挠了挠头,憨笑道:“大人,我这武官出身,也就这几年跟着大人学了点皮毛,这件案子还真没看出疑点来,请大人解惑。”</P>

眼看旁边的怜烟,也同样一脸的惭愧,吕小伟沉痛的说道:“哎,平日里让你们多读书,就是不听,一件简单的案子,都发现不了疑点,以后怎么才能独当一面。”</P>

张虎和怜烟自知理亏,并没有开口争辩,而是静静的等着吕小伟的指点,谁知,吕小伟一句话,让两个人更加羞愧。</P>

“案卷中,仅仅表现出来的疑点,就已经达到了三处,你们居然一处都没看出来,太让我失望了!”</P>

“三处?”</P>

“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