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也是让幕僚部上下惊出一身冷汗,按照现在这个态势,最迟天色放亮以后,可能就被对手发现。</P>
朱先钎在接到击沉疑似倭寇侦察船发出无线电的消息后,将手重重的拍在一叠报文上,独断下令,整个编队左转75度,方向朝鲜海峡。</P>
在编队转向过程中,最上面的一份报文在桌面上滑动,露出编队启航前,第二舰队报告的两艘驱逐舰和两艘补给舰疑似逃往鲸海消息。</P>
整个对马海峡西南至东北方向方向,全长约200千米,宽90千米左右,海峡入口处有对马岛,因此南侧被起名为对马海峡,北侧由于靠近朝鲜釜山,又被大明称为朝鲜海峡或者釜山海峡,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海上早晚温差较大,海水受到蒸腾,海上凌晨和傍晚时分也是起雾最严重时候。</P>
5月26日凌晨五时许,由于临时出航,缺乏海峡水文资料,在将白的拂晓和升腾的海雾中,严格灯火管制和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襄阳编队进入海峡。</P>
此时,站在襄阳舰正面宽大的航海舰桥上,向前看去,舰首前方一片白茫茫的,偶有一片海雾飘过来,舰首的主炮塔顿时消失不见,让端着望远镜的军官们不时吓出一身冷汗。</P>
由于能见度不到500米,微弱的夜间航行灯,在将白未白的天色中更不显眼,原本想依靠航行灯拉开距离防止碰撞的一路纵队,无奈之下,航速降到6节,各舰距离拉开到450米,也就两个船身的距离,原本想着再拉开一点距离,不过指挥官不敢冒险继续疏散阵型,要是真的拉开超过500米,各舰之间马上就失去联系。</P>
在目前情况下,两舰之间操作稍有不慎,不到两分钟就会碰撞,前后桅杆和上甲板的加派的观测手,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各个方向观察海况。</P>
除了舰首破开海浪的拍击声,舰体深处机器有规律的转动声,整个舰桥里静悄悄的,操舵手只能依据航海长赖德润中校亲自下达的短促口令,偶尔调整一下航向。豆大的汗滴,不断的从赖德润中校额头滑落。</P>
下层后侧的通讯舰桥里,不断发现有新的无线电电台在发送报文,显然倭寇海兵被气急眼了,整个联合舰队和第三舰队搜索无果后,也开始向海峡前进。</P>
同样受制于这凌晨的大雾,导致倭寇海兵根本不敢高速行驶,只能让驻守本州西海岸的鱼雷艇尽速前来拦截海峡北口,后面的战舰只能贴近本州岛一侧低速航行。</P>
上午八时许,朝阳高升,气温急剧上升,原本弥漫的海雾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时,对照海图,从凌晨三点开始进入海峡,五个小时时间,整个襄阳编队只不过航行不到50千米,刚刚经过右侧的对马岛。</P>
此时,也就距离九州岛西北海域玄界滩渔场不到十五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