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进骨子里的记仇#</P>
对胜利轻描淡写,对战败大书特书#</P>
为啥华夏几千年,历史上喜欢记录败仗,而且输得越惨就记得越清楚,恨不得拍成科教片反复观看。</P>
很多研究我国历史的外国人,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对于败仗记录的这么详细?</P>
在外国人看来,他们所记载的历史一般都会对胜利大写特写,击溃对方五百人就可以写成史诗级战争。</P>
比如十字军的东征,哪怕是侵\/略的一方,还各种屠\/杀,但他们只要是赢了,那都会大书特书。</P>
哪怕目的不正当,只要是胜利了,就会疯狂的记录,生怕大家不知道自己有多英勇,作战士兵还未结束战斗,本国都在拍电影了。</P>
与外国相比,反观我国历史,胜利记录几乎都是轻描淡写。</P>
秦朝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寥寥几语结束。</P>
到了汉朝,汉武帝时的霍去病带着800人深入漠北,歼灭对方上万人,整个匈奴的高层被屠\/戮的七七八八,课本中就记载了冠军侯和封狼居胥,多的没有了。</P>
汉武帝时期汉朝疆域达扩大,可史官们对于胜利也只不过是寥寥几句,反而对于刘彻的好大喜功做出了非常多的批评。</P>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几乎扫荡了整个东\/亚地区,成为了当时的东\/亚警察,但也不过是天策上将,天可汗。人们反而是对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津津乐道。</P>
……</P>
与之相比,我国历史对待失败,那是一个大书特书,恨不得写满整本。</P>
其实,说这是历史倒不如说是记账。</P>
毕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十世之仇犹可报也”。</P>
在古代,游牧民族对于中原不断的侵扰,每次南下时都会抢劫粮食,并且随意屠\/戮当时的百姓。</P>
中原对此进行反击,赢了也就赢了,最多也就是记载杀敌数量。</P>
若是输了,那必定会详细记载,还会留空方便以后添加败绩后的其他事件。</P>
比如,某位将军带了多少士兵出去,对方多少人,在哪儿打,怎么输的,输了之后被俘多少人,战场损失多少人,被蓄意屠杀的人,输了之后当地的百姓出现了什么样的惨状……</P>
甚至于会让人觉得,我们从来都是温和无辜,可怜可爱,容易被欺负的一方。</P>
但要知道,在古代,我们可是占据了整个东\/亚地区最好的一块地盘。</P>
这绝不会是他人的拱手相让,只能来自于我们的强悍到爆棚的战斗力。】</P>
苏粒被这个形容逗笑了。这么一说,怎么有点黑莲花白切黑的感觉,原来我们是芝麻馅的呀~</P>
评论区</P>
网友A:近代史快把每一天发生的事都写出来了[暗中观察]</P>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精确得不行。</P>
回复</P>
(初一一年学了五千年,初二一年没学完两百年)</P>
(初一可不止五千年,从元谋人北京人开始写的[捂脸])</P>
(记得初中学历史,中国历史有两本,一本60页,近代史独占一本106页。世界历史一本40页。)</P>
(大学有一门公共必修课“中国近代史”)</P>
(赢了没事,输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P>
(原因还分根本原因、间接原因)</P>
(战败条例,赔款金额,逐字逐句,清清楚楚)</P>
(不管啥历史考试,1840年-1949年这段历史都占比最大,越是屈辱,越是考点)</P>
网友b:你看刘邦,当皇帝后打了那么多胜仗,从没挂在嘴边。结果匈奴白登之围,到死都在念叨着让子孙后代帮他报仇[笑哭]</P>
回复</P>
(楼兰杀了汉使者,没多久灭国了,还被众多诗人写诗骂了几百年[宕机])</P>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从汉朝记仇到宋朝[看]</P>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P>
不斩楼兰心不平。</P>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P>
(楼兰,好听,顺口,押韵,典型,知名度高[看])</P>
(楼兰:老子当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P>
(楼兰背刺了汉一次,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要斩它[捂脸])</P>
(能被写诗骂算有点实力了,好多小国家名字都没留下[看])</P>
网友c:上学时只说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号,没有展开说,让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和周边民族友好相处得来的[不失礼貌的微笑]</P>
回复</P>
(啊,难道不是吗[无辜])</P>
(唐朝确实和周边和睦相处啊[狗头])</P>
(唐朝曾攻入拉萨,焚烧了吐蕃宫殿,唐代史官压根没记载,这件事是吐蕃记录的[微笑])</P>
网友d:咱们讲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败仗不得讲仔细点,让后世子孙鲨人不用愧疚。</P>
——————</P>
啊这……</P>
各时空的史官们更是觉得委屈。</P>
后人不要瞎说啊,他们哪里没记录胜仗了!!!</P>
那些重要战役的分析记录也没比败仗少呀。但华夏历史渊远,若什么都要记上一笔,当成日记一样,那不是没完没了,当然要选重点来写呀!</P>
翻一翻史书,华夏几千年来,多少精彩纷呈,绝处逢生的漂亮战役,这对后世又何尝不是一种鼓舞。</P>
只不过,相比于胜利,失败更该谨记,只有铭记那些屈辱,才更有前进的动力。</P>
知耻而后勇,史官们觉得,败仗更该详记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