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新上任的单于,担心受到汉的袭击,就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并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刘彻觉得这人识时务,于是派苏武出使,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
苏武同副使张胜等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却发现单于态度傲慢,根本不是汉所想的那样。
之前投降匈奴的汉使卫律有个手下叫虞常,苏武等人去的时候,正赶上虞常在暗中策划,要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回大汉。
虞常在大汉时,与张胜有来往,看到他们出使匈奴,就私下拜访张胜。
他说:“听闻陛下对投降匈奴的卫律很生气,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希望汉廷能照顾我的母亲和弟弟。”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结果其中一人在夜晚逃走告密,事情败露,一场恶战后,虞常被活捉。
这事牵连到了苏武和张胜,投降匈奴的卫律来劝苏武:“我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
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苏武痛骂:“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陛下、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
单于信任你,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帝和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苏武不肯投降,竟然还说了这样的话,匈奴只能打发他去牧羊,希望恶劣的环境能让他回心转意。
……
朱棣听得点头:“那些叛徒实在可恨,身为汉人反而去做匈奴的走狗,苏武说的妙及,怪不得能名留青史了。”
老朱也惋惜:“可不是吗,那单于的母亲也没抓回来,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想着,朱元璋幽幽到:“这不也是个大仇!竟敢困汉代忠臣整整19年,老四啊,这个仇你可得记住喽。”
朱棣抬头,目光与朱元璋对上,心照不宣,朱棣笑得肆意:“是,儿臣记住了。”
好嘞,理由又多了一条!
……
宋,赵匡胤有些失魂落魄。
守土战争啊……这一回,他的大宋能守得好这片汉土吧。
他看王勃埋在别的国家感觉很委屈,一下想到了自己的大宋,起码,那些先人的故地要努力拿回来吧!
赵匡胤看着手下递来史书中王勃的生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可谓才华横溢、少年成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青史。
王勃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朝散郎,认识了沛王李贤。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
文章传至宫中,李治看过之后,有些生气,认为王勃有挑拨兄弟关系之嫌,王勃就被贬官了。
后来王勃在虢州谋得了一个参军的职务。有个名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念其为老师曹元的亲戚,便收留了他。
不想后来官府找来,王勃又把曹达杀了。
……因此事,王勃被判了死刑,还连累到他任雍州司功参军的父亲王福畴。
他父亲亦被贬为交趾县令(越南的义安一带)。
之后高宗改元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了一条命。
出狱后的王勃,可想其心志有多沉沦。他怀着对父亲的愧疚之情,踏上了省亲之路。
也就是这次省亲之旅,王勃路过南昌,作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王勃到交趾看望了父亲,踏上返乡的船舶,遇到风浪,惊悸溺水而身亡。
……之后,王勃就葬在了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紧靠南海。
再再后来,他的墓地和祠庙,在1972年时被美丽卡的飞机炸毁了,但目前仍存有王勃的雕像。
赵匡胤不知道未来王勃的墓地竟然也这样命途多舛,但他一想到,出生于绛州的王勃最终流落他乡,就觉得凄惨悲凉。
宋征服岭南的南汉政权,封丁琏为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暂时对交趾实现了形式上的统治。
此时的交趾虽然与中原疏远,但宋并不承认他是独立地区的,直到宋太祖赵光义之后,交趾才逐渐脱离,变成藩属国。
赵匡胤想想北边的燕云十六州,又想想南边,颇有些焦头烂额。
希望他能活的久一点吧,对他们老赵家的后人,赵匡胤一点也不能放心。
……
汉,刘彻:……
怎么说呢,不愧是汉家后人,偏袒都这样明目张胆。
想到明朝的朱棣竟然用了白登之围这样一个由头,刘彻直接笑出声。
这个明代后人,不错不错,不堕汉家雄风!所谓十世之仇犹可报,都成仇了多报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