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闻言便把瘟疫防治的方法与李煜说了一遍,然后又交代他如何消毒等等。</P>
嘱咐完一切之后,才道。</P>
“这些事情表哥一定要记清楚,切不可有所疏漏。”</P>
李煜怕自己记不住,又回到书房将杨凌交代的事情写了下来。</P>
这才开始吩咐府里的下人按照杨凌的吩咐开始动起来。</P>
再说那另一边,偌大的府衙之中,气氛异常紧张。</P>
一位身材中等,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人。</P>
正一脸焦急地在正堂上踱来踱去,步伐显得有些凌乱。</P>
他眉头紧蹙,面色凝重,透露出内心的不安。</P>
此人正是扬州知府敏政。</P>
而在他的身旁,紧紧跟随着他的两个副手。</P>
张同知和周通判。</P>
敏政忽然停住脚步沉着声音问身后的两人。</P>
“瘟疫的事你们两个谁清楚,浙江一带距离扬州百里之遥,这里的人怎么会染上瘟疫!”</P>
张同知和周通判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也想从对方的眼中找出答案。</P>
但看到的却是一脸的迷茫,只道。</P>
“府尊大人还请息怒,瘟疫的源头是在重宁寺。”</P>
“这重宁寺位于江都郊外,进出那里的人都不需要查验,许是那里的主持好心收留了什么疫病之人也是有可能的。”</P>
两人都不敢担这责任,只推脱到重宁寺的主持身上。</P>
对于这种甩锅的行为,敏政也是无可奈何。</P>
眼下虽然只是重宁寺爆发了瘟疫,但重宁寺是江都香火最鼎盛的寺庙。</P>
许多县里的人都会去那里祈福,如此肯定也会把疫病带回来。</P>
只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出来。</P>
念及此,敏政又问。</P>
“你们对此次的瘟疫可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P>
见府尊大人问起。</P>
一旁的周通判赶忙说道。</P>
“大人,以下官愚见,还是要赶快召集县城的大夫,让这些大夫共同商议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才是。”</P>
“毕竟这瘟疫说到底还是病,治病就需要依靠大夫,正所谓术业有专攻。”</P>
周通判说完之后,张同知赶忙附和道。</P>
“周通判所言极是,下官与周通判所想一致。”</P>
周通判闻言很是不屑的瞥了张同知一眼。</P>
敏政听了周通判的方法也是微微点头,他治下还从未发生过瘟疫。</P>
所以对如何治理瘟疫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P>
但瘟疫的严重他却是知道的,历史记载每次瘟疫发生。</P>
死者数以万计,甚至十万更多。</P>
就本朝永乐年间,瘟疫致死的人数就多达十万之多。</P>
所以这种事情一旦处理不好,他丢乌纱帽还算是轻的。</P>
重则可能吃饭的家伙都保不住。</P>
就在他准备把此事交给周通判去处理的时候。</P>
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治下的宝应县令王涣好像呈上来过一份文书。</P>
隐约记得,那文书里面详细描述了如何治理水灾,以及灾后大疫的条例。</P>
当时他觉得那文书写的极好,便誊录了一份,以备后用。</P>
却不想这么快就用上了。</P>
念及此,他赶忙回到书房,从那堆高高的文书里面翻找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