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是那宝应县的案首,杨凌?”</P>
杨凌闻言,微微拱了拱手,道。</P>
“回大人,草民正是。”</P>
得了杨凌的回复,敏政不禁微微笑了起来。</P>
而后又扫了一眼杨凌的文章,才说道。</P>
“很好,你去吧。”</P>
杨凌闻言便朝龙门走去。</P>
随着人数到齐,龙门大开。</P>
杨凌从里面出来。</P>
外面等待的人群也跟着骚乱起来。</P>
“有人出来了!”</P>
“那不是李府的杨公子吗!”</P>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P>
杨凌在人群中扫了一眼,只见自己的小丫头正在李煜和李凝儿的陪同下翘首以盼。</P>
他赶忙朝苏嫣走了过去。</P>
众人的目光也随着他来到苏嫣身前。</P>
小姑娘高兴的看着杨凌问道。</P>
“夫君,考的怎么样?”</P>
杨凌微微一笑,道。</P>
“还行吧。”</P>
几人又等了一会儿,刘子敬和王学义等人才出来。</P>
只是看几人脸色,似乎不是太好。</P>
杨凌也没有问他们考的如何。</P>
众人聊了一会儿,杨凌便带着苏嫣和李煜两兄妹回了李府。</P>
后面连续两场的考试,杨凌都是最先一个出来的。</P>
题目比县试的题目要难一些,不过由于这些日子李兆宏给他一对一辅导。</P>
杨凌还是很有信心取中的。</P>
府试放榜的前一日。</P>
知府敏政正带着儒学官们,仔细的查阅着考生们的卷子。</P>
一名儒学官手中捧着一沓卷子来到敏政面前,说道。</P>
“大人,这些经义文都是此次府试中都作的不错的。”</P>
敏政闻言接过那几篇经义文,一一观看之后。</P>
从其中取出了两篇,递给了其他儒学官,道。</P>
“此二人的文章,本官觉得可以,当取其中一人为案首。”</P>
在场的儒学官闻言,便一一传阅。</P>
场中一时议论纷纷。</P>
片刻后,敏政才问道。</P>
“诸位心中可有答案?”</P>
众人一听,有人说道。</P>
“这宝应县杨凌的经义文,文章老道,言辞质朴,颇有先贤风范,下官以为当取其为案首。”</P>
此人才说完,就有人反驳道。</P>
“不可不可,下官以为这个名为蒋奇的学子更应取为案首。”</P>
“此子年纪不过十五,却已高中县试的案首,比那杨凌还要小五岁。”</P>
“如果此次府试再中案首,将来极有可能是个小三元。”</P>
这人说完之后,周围的儒学官也是微微点头。</P>
敏政却不以为然,相比于神童,杨凌的功劳可是能让他这个知府大人再上一层楼的。</P>
于是说道。</P>
“诸位可知,此次江都瘟疫的治疫条例出自何人手笔。”</P>
众人闻言不禁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说道。</P>
“难不成写那治疫条例的杨凌便是此人?”</P>
知府敏政微微点头。</P>
“正是此人。”</P>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惊叹。</P>
于是敏政又叫人取来两人的策问,交给众人传阅。</P>
一番比较之下,那蒋奇的策问便差了许多。</P>
毕竟年纪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