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成本想亲自去问问杭州知府王为之,可转念一想,以他现在的身份过去,那王为之定不会实话实说,到时候取证还会给他制造障碍。</P>
他转念一想,不如先在下面体察民情,等搜集全了证据,再去找知府不迟。</P>
“采薇,看来咱们又要重拾本行了。”</P>
刘采薇不懂他的意思,“什么本行?”</P>
杨天成没有回答她,而是拉着她的手朝城外走去。</P>
来到距城外最近的村子,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成片的茶地人员稀少,只有几人在地里忙碌着。</P>
走近了,茶农见他们眼生,便主动开腔问了句:“你们不是本地的吧,是来找人的?”</P>
说话的是一位有些年纪的大叔,黝黑的皮肤显着脸上的褶皱更加明显,已经累弯了的脊柱弓着,手里还掐着几株茶叶尖尖。</P>
“大叔,我们夫妻是从外地来的,打算在这里安家种田谋生,不知这里的风土人情如何?适不适宜居住啊。”杨天成朝着大叔很大声说话。</P>
那位大叔笑笑,“你别看我今年六十了,可我耳不聋,眼不花,说话不用这么大声。”</P>
闻言,刘采薇憋不住笑。</P>
大叔从地里走出来,“你们两个是夫妻?”</P>
“是。”</P>
大叔打量了下他们,然后点头,“想要安居,不要选在这里,出了杭州地带,有的是好地方。”</P>
“此话怎讲?”</P>
大叔叹气:“过去茶农们靠着种植茶叶,尚且还能解决温饱,可近些年...这旱涝灾荒,已经饿死了不少人,有的甚至还逃到外乡去了,好不容易老天爷可怜我们百姓没有天灾,可谁知又来了不少户茶庄...”</P>
“茶庄?”</P>
大叔点头,然后说起了三年前发生的事情。</P>
三年前,虽说这里连年灾害,但百姓依仗种植茶叶,也能混个温饱。</P>
可上头不知从哪找来几户商人,非要把百姓的地收上去归拢到一处,由那几位商人分别监管,为了村民能有饭吃,就把他们叫到庄子里干活,除了一日两餐,其余的什么都不给,连生病了都没人管,只能等死。</P>
说到这,大叔还抹了眼泪,他说自己的大儿子就是为了给他们老两口省口吃的,才每日只吃一顿饭,再加上整天高强度工作,最后体力不支病倒了,这一病,茶庄就把他儿子赶出来不管了,最后大叔的儿子因为没钱治病,病死了!</P>
听到这,刘采薇已经被气的发抖的,“竟然有如此黑心的农场主!”</P>
“这附近的村民,白天都要给茶庄打理茶园,晚上才能有空去开荒自己种些茶叶贴补家用,可谁知,茶庄那些畜生内外勾结,竟然不收我们百姓的茶叶,这茶叶种了也卖不出去,哎......”</P>
“大叔,有这等事,为何不去报告官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