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乐呵呵地说:“忙了一天了,尽顾着我高兴,皇帝也累了吧?”</P>
胤禛笑着说:“皇额娘不用担心,日常皇后盯着儿子按时吃睡,早晚都陪着儿子练八段锦,儿子精神好着呢。”</P>
他看一眼太后,斟酌道:“皇额娘寿辰,十四弟也没能回来,是儿子没安排好!”</P>
太后摆摆手,“老十四什么性子我还能不知道,他就是个不听劝的。”</P>
“他不肯回来,那是对西边的事情上了心,顾不上别的了。”</P>
“我虽然有些气他,却又觉得这样挺好!”</P>
“他要证明自己就让他做,省得将来他埋怨咱们总管着他!”</P>
胤禛听得出太后是真的懒得管十四阿哥,笑着应是,</P>
他又说:“等两年,那边见成效了,儿子就把十四弟调回京来。”</P>
太后点点头,“你安排吧!我是懒得管了!”</P>
“那个逆子,也就你这个做大哥的能管得住他。”</P>
溜达了一圈,胤禛送太后回到怡情丘壑,</P>
奶嬷嬷牵着十四阿哥的女儿柔嫣迎出来,</P>
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行礼问安,蹲礼的时候身子一歪差点摔倒。</P>
胤禛把她抱到怀里,“今天来的人多,柔嫣行礼也多,估计是累着了。”</P>
太后笑着捏捏小孙女的小肉手,笑着往屋里去。</P>
柔嫣趴在胤禛的肩上,小大人似的叹一口气,软软地说:“累呢!”</P>
胤禛拍拍她的背,跟着太后进了屋子,</P>
进屋后他就想把小丫头放下来,才发现她居然睡着了,嘴角还挂着一丝亮晶晶的口水。</P>
太后一看就乐了,给孙女擦擦口水,招呼奶嬷嬷把她抱下去。</P>
隔日,早朝后,</P>
胤禛把一众王爷、大臣叫到勤政殿,开了一天的会。</P>
九阿哥欣喜不已,把他所想的一切一一列出,就差说一路炮轰过去了。</P>
五阿哥和七阿哥自然说好。</P>
十三阿哥担忧道:“此事做起来倒不难,只是,民间一直叫嚷着要开海,”</P>
“一旦朝廷造宝船,民间开海之声更甚,人人都想着到海上赚钱,谁来种地?”</P>
九阿哥笑说:“种地才收几个钱?要是海贸起来了,收的商税都够到南洋买米了。”</P>
“也不是说咱们不种地,南洋一季三熟、四熟,米粮贱得很!咱们有不足的,就往南洋去买。”</P>
五阿哥等人眼前一亮。</P>
十三阿哥微微拧眉,扬声道:“皇上臣有异议!不种地,只靠买,万一别人不卖呢?”</P>
张廷玉也说:“皇上,十三爷说的对,九爷说买米,臣也觉得不可行!”</P>
“两国相安无事自然好!一旦有战事,一旦运输不畅,大清百姓吃什么?”</P>
“管仲买鹿制楚,买缟灭鲁;楚国和鲁国之所以败,就因为没有把种地当大事。”</P>
(注:买鹿制楚:楚强齐弱,管仲让齐王从楚国大量、高价买鹿,同时低价倾销粮食。于是楚人纷纷弃田捉鹿。等到田地荒废,管仲立刻禁止齐国粮食出口、禁止齐人养鹿,于是鹿价大跌,粮价飙升,楚人纷纷逃亡。此时,齐出兵攻楚,楚国大败。买缟灭鲁类似,只是把鹿换成了缟(织物)。)</P>
十三阿哥躬身道:“臣附议!请皇上三思!”</P>
胤禛欣慰地点点头,“张爱卿和十三弟说到朕心里了,船要造,地也要种。”</P>
“连路边的老妇都知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P>
“大清要想千秋万代,那就绝不能做本末倒置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