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师,最幸福的就是自己教授的学生能够聪明伶俐,</P>
举一反三,并且还能够发散思维,</P>
这让老师会有一种成就感,</P>
享受传递知识的喜悦,</P>
同样的,如果这个学生太过于聪明。</P>
那么老师同样的悔恨莫忙困惑,</P>
苦恼的是自己的学生像一个无底洞一般,</P>
在吞吸着自己知道的所有学识,</P>
并且这种速度十分恐怖的能推断出啥时候,</P>
自己的学识将会被学生给榨干。</P>
现在的种世衡,就是面临着这种就纠结的情况。</P>
起初郝仁安排让狄青跟着他学习兵法和带兵打仗以及训练士卒对抗敌人的战阵之道,</P>
虽然自己很迷惑为什么会这样,但看在狄青人够聪明。还是不是孝敬自己一些小礼物的份上,</P>
还是耐着性子的欣然接受了,</P>
并且很快的就喜欢上了教授狄青,</P>
对方明显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P>
自己细心打磨一下的话,这个徒弟说不定会名垂千古,</P>
成为一地名将,那自己的名字肯定也会被提及。</P>
而且确实很聪明,让他很是体验了一把教授别人的快乐。</P>
但是很快种世衡就笑不出来了。</P>
现在他已经在考虑一件事情了,</P>
我是不是也该多学习点东西,起码那些兵书啥的,</P>
自己还是得在琢磨琢磨专研一下,</P>
这样也能教给狄青更多的东西,</P>
没办法,徒弟太聪明。在后面紧追不舍的追赶,</P>
就势必逼迫着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填充自己。</P>
此时的郝仁并不知他强行配对凑在一起的师徒在那边想什么。</P>
让狄青跟着种世衡,</P>
也是出于狄青经验欠缺,想着老带新,传帮带的帮狄青更快的成长起来。</P>
不过这会郝仁忙于应付高继嵩,显然无暇过问种世衡的事情,</P>
高继嵩喝的面红耳赤的,舌头都有点打结,</P>
但是还是在努力的和郝仁解释着什么事情,</P>
“老弟,你是不知道,我们家和你说的那个高家不是一回事。我们是河西大族,我家是在绥州起家的,当年我爹带着绥州一起归降的大宋,只不过后来,李继迁那厮叛了大宋,又把绥州夺走了。你说的那个高家,我也知道,他们祖上是在幽燕之地,后来辗转之后,在亳州那边落了脚,和我们家并不是一家人,但是大家都是一个姓,五百年前是一家。”</P>
这么一番解释,郝仁才明白了。</P>
刚才趁着酒劲,看和高继嵩的关系缓和进展了不少,</P>
就借敬酒的时候偶然询问了一下,</P>
看是不是一家,毕竟高继嵩高继勋,听上去,确实是一家人,</P>
经过了高继嵩的解释,郝仁才恍然大悟,差点闹出个乌龙。</P>
原来,并不是一家子啊,</P>
为了缓解尴尬,</P>
郝仁赶紧打圆场:“那自令尊归宋之后,你们家两代人都在这边关镇守国门,当真是劳苦功高,尤其是高大哥,我看这镇戎军营盘牢靠军纪严明,先显然丝你调教之功啊,卫国戍边,不辞辛劳,来,高大哥,我敬你一碗!”</P>
郝仁不知道具体情况,想当然的就说出这番夸赞的话,</P>
殊不知差一点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P>
只见高继嵩听过这一番话之后,面色明显的有些不正常,</P>
有激动也有不安,还以一分愧疚之意。</P>
只见高继嵩摆了摆手先是陪着郝仁喝一口,才说道:“为了老弟你说的这个卫国戍边不辞辛苦的确值得干上一口,但是老哥我本就是将门出身,这些乃是分内之事,也说不得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只能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问心无愧罢了!</P>
至于你说的这镇戎军军纪严明这一点,老哥哥我可是愧不敢当,这都是托了武威郡公曹玮的福,沾了他的光,虽说他已经去世几年,但毕竟当年留下的底子还在,老哥我接手过来算是吃了个现成的。</P>
可不敢说有什么调教之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