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胜利还未消化,零陵又传来了捷报,见武陵归附刘表,零陵望风而降了。
可惜,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诸葛巡只觉得吵闹。
诸葛巡大抵能体会到历史上三弟的难处了,随着诸葛氏的基本盘越来越大,诸葛巡分在各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
虽然托管给了主事,他们也能办得大差不差,但与诸葛巡所期许的程度,仍有差距。
比如黄叡主导的耕种大业,租下黄氏之田时,尚能应付,而诸葛巡买下蔡氏之田后,聪明开始变得手忙脚乱起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
南阳流民加入时间不一,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人就是来混口吃的,便是教,也未必能教得会。
这也是当初诸葛巡预见的问题,跨时代的科学耕种法,不患它会传播出去,只患它传播得太慢。
生产关系必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真理诚不我欺!
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期后,诸葛巡明显感觉到一股无形压力,遏制住了诸葛氏的更进一步。
他碰见了传说中的瓶颈!
这种情况,凭他一人,便是起早贪黑,哪怕不吃不睡,也未必能冲破。
燥热的天气,令诸葛巡本不宁静的思绪更加烦闷,他伏案构思着,突然一阵凉风吹来,诸葛巡仰头,便看见三弟正笑笑地看着自己。
“兄长近日常不见人影,回来时也是暗藏愁容,不会以为弟看不出来吧?”
诸葛巡讪讪一笑,“些许杂务罢了。”
兄长只是说得轻巧,诸葛亮岂能不知,兄长常在嘴上说着靠他,实际却将所有事务都揽了去。
他做的不过是堪破古籍,钻研器械之类的具体之事,焉能和兄长总揽全局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