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琉璃厂(2 / 2)

出了胡同口,气枪、自行车、挂包、水壶已经了无踪迹,全被唐植桐薅进了空间。

两分钱的看车费不贵,但溜达完还得回来取车,有点费脚,浪费体力。

琉璃厂的小摊不少,唐植桐溜溜达达,驻足瞅瞅,只看不过手。

唐植桐想找点好木料,既然是给小王同学做个梳子啥的,用松木、榆木不合适,起码也得是个红木。

“同志,能看看这个吗?”唐植桐蹲在一个摊位前,看到一个小玩意,有点意思。

“行,您尽管看。”摊贩蹲在摊位后面,双手揣在袖口里,点点头,天冷,一点拿出手来的意思都没有。

在摊贩首肯后,唐植桐才将东西拿起来,仔细看了起来,黑不溜秋,其貌不扬,但入手挺沉。

放在鼻尖闻闻,有股淡淡的香味,能跟檀木对上号。

“嘿,同志,您眼光真好,这是开了门的物件,传承有序,是从梅老板的戏班里传出来的。”摊贩看唐植桐上心,话也就多了起来。

“哦?干嘛用的?长得挺奇怪的。”材质对,但模样怪,唐植桐顺口问了一句。

摊贩脸上的笑容一滞,感情您不认识?但还是给唐植桐讲解道:“这叫檀板,也叫牙子或者梆板,是戏班子里打鼓用的。”

“哦,您这么一说,涨见识了。您出个价。”唐植桐看了一下尺寸,将近三十公分长,七八公分宽,虽然中间厚了点,而且中间有孔,但可以后期打磨、规避掉,不影响做梳子。

“来,咱拉个手?”摊贩看唐植桐想要,这才把手从袖子里掏了出来。

“抱歉,我不会。您直说就行,这周围也没旁人。”琉璃厂街上人不多,这个摊位背光,人更少。

“既然您诚心要,给两块钱得了。”摊贩故作大方,将手一挥,报了个价。

“高了。”唐植桐说着,将鼓板又放了回去。

“那爷们您出个价,我品品。”摊贩也不着急,只要顾客不走,就还有戏。

“我算算。”唐植桐低头找个小石子,在地上划拉了起来。

长宽高相乘就是体积,取长宽高的最大值,三块鼓板加一块,体积0.0036立方米。

唐植桐不知道这玩意原来卖多少钱,但不妨碍他在年初打家具的时候知道檀木的价格,单价乘以体积,就是红木的原料钱。

“上好的红檀,一方一百五,做这么三块,五毛四。”唐植桐算完,扔下小石子,扑拉扑拉手,报价道。

“哎吆~爷们,这个价太低了,您还没加手工费呢,对吧?您去文化用品公司扫听扫听,一根檀木的鼓板最低也得一块钱。这个价不行,不行。”对于唐植桐的报价,摊贩连连摇头。

“嘿,真正的大料、好料,没人会拿来做小物件,这几个都是用边角料做的。我说一方一百五那都是上好的红木。何况,你这是个旧的,不能拿文化用品公司新的比,您说呢?”唐植桐站起身来,一副要走的模样。

“不行,不行,这个价太低了,还不够我收回来的本,我总不能赔钱吧?我看您也是诚心要,这样,咱俩一人让一步。一块五,怎么样?”摊贩主动降了五毛,讨价还价道。

“呵呵,我再看看。”唐植桐用脚将刚才写写画画的痕迹抹掉,然后摇摇头,转身往外走。

一步、两步、三步。

“哎~爷们,咱再商量商量,商量商量。”摊贩看唐植桐没有回头的趋势,沉不住气,把唐植桐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