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宛城小三国(1 / 2)

“只如此这般,就可以让黄巾贼内部不合显露出来,目的不为了杀伤,只要这么做了,黄巾贼自己会崩溃。”,当大军到来后,何晋这样跟刘备说,刘备也这样献计于朱隽。不过跟往常一样,刘备有些莫名其妙,这黄巾贼有这么蠢?

朱隽也不明白,出于对刘备(何晋)的信任,做了。汉军休整两日后,两路出击,一路东南,一路西北,看似得胜,其实战果寥寥。朱隽是开了一个小小得庆祝会,庆祝初来乍到就取的小胜,其实那天并没有对黄巾贼,造成重大打击,纯粹就是提振士气了。

结果,过了两日,黄巾贼竟然真的自废武功,两部兵马出城,离城数十里下寨。赵弘和孙仲这一走,直接就带走了近半的黄巾贼。宛城内黄巾贼士兵,一下子就少了过半。让汉军攻城阻碍大减。

“我就不明白了。这黄巾贼就不知道,合则力强,分则力弱的道理吗?”,刘备几乎怀疑自己的智力,合则力强的浅显道理,黄巾贼居然不懂。更重要的是,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贼寇大敌当前,居然还闹内哄,自行分兵了。这简直不可理喻。是他太蠢看不明白这其中道理,还是黄巾贼太聪明,看到他没看到的。

“分兵阿,可惜了。本来是希望他们打起来的,这黄巾贼也非无智,大敌当前,还有几分克制。”,何晋惋惜,却装逼的摆出一副这有什么,对方其实还不够蠢。其实他自己也很吃惊,这离间计使起来也太简单了吧。

一切都是他透过系统,观察和自行脑补的结果,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他都很意外。不过,不管怎么说,大方向不变,结果就是在最好和一般好之间摆荡而已。

在大军来到前几日,与黄巾贼的几场交战,异常的状况,让何晋深思,事物反常即为妖。背后一定有一个合理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呢?

否决了黄巾贼施计的可能,何晋才推测,一定是黄巾贼内部的问题。不打,是为了保存实力。

由三个渠帅,他想到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宛城有三个渠帅。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

今天如果是汉军和黄巾易位,汉军不可能坐视黄巾远道而来,却不出击。因为兵马都是朝廷的。现在大汉还没亡,打完仗兵马都是收归朝廷—除了何晋这个反骨仔,总想着把兵马私吞—汉朝在兵权问题上,还是看得很紧。不管将军领多少兵,打完仗都要交给朝廷,并不是他们私有兵马。

可是黄巾贼呢?

黄巾贼可不像朝廷一样有严密的组织,一开始设计上就很松散,张角以下,两个弟弟,再然后就没有了。现在三兄弟全死了,找不出一个更高等级的人,来压服他们。平起平坐的三十六方渠帅,谁会服谁?

结合这两天的黄巾贼的表现,何晋肯定的说“这些黄巾贼,在闹不和。一个宛城,三个渠帅,宛城是谁的?”

“黄巾贼数量是不少,但谁是主,谁是次?这问题一天不厘清,一天都没办法聚拢。三张一死,这黄巾不能说完了,也是崩了。没有一个主心骨,没有一个继承人,本来就有点离心离德的黄巾贼,这下更是分崩离析。各自为政。每个人都想都老大。”

何晋这样分析给刘备听,“即便聚合在一起,也是面和心不和,宛城乃是天下坚城,又有冶铁之利,乃是王霸之基。弄得好,便是本朝初年的情况。那么,三个渠帅在一起,谁作主?说据难听的,将来谁当皇帝?三人为了攻占宛城,能勉强走在一起,之后呢?”

别的地方还好说,可这里是宛城。当初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刘秀曾经的老大,便是以此为基地,打下了长安,虽然后来被刘秀冷手捡个热煎堆。但是有前例在,弄今天宛城的老大,可能就是明天的皇帝。这样的情况下,宛城内有三个渠帅,听谁的?

基本上,应该是听实力最强者。可问题是,无人有足以压服其他人的实力。

韩忠最大,三万余。可是赵弘和孙仲加起来又可以压服韩忠。可这两人又没有信任可言,孙仲时刻要提防其他两人干掉他,并吞他的人马,包括理应唇齿相依的赵弘。

除非赵弘是他爹。不,除非赵弘是他儿子,不然他也不会相信赵弘,别看赵弘目前需要他,如果他损失过重,这两人完全可以联手把他给吞了。

小小一个宛城,提前上演了三国演义。看透了这点,何晋才会让刘备献计,宛城旦夕可得。

刘备率军从西南角攻城,朱隽率军攻打东北角。是他看到了宛城布防后,这么计划的。宛城,韩忠自掌东西两面,让孙红和赵弘分掌南北。他不知道为什么韩忠要如此安排,但是绝对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