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隐形智者的号召力(2 / 2)

不料,对方报出楼号,刚好是那位胡哥看中的那一套!</P>

每天看房的那么多,交了定金才算锁定房源。胡哥就算现在把定金拍在面前,他也是晚了一步。</P>

这个电话就像投入柴草垛里的小火星,激起了一片紧迫感。</P>

不快点决定,看好的房源还真可能被人抢先了呀!刚才见售楼处里那么多售楼员,万一那边的客户抢先一步了呢?</P>

这么大的优惠,跑遍省城也少见呀!</P>

聊天中,班琪打听到,这些城管大哥之所以动作这么快,不是他们个个都明白买房投资意味着什么,而是他们的队伍里有“能人”!</P>

作为曾在计划经济年代扬眉吐气的省城人,体制内永远不缺擅长研究政策的“隐形智者”。</P>

一方面从报纸、新闻上嗅到了政策的风向。另一方面,有那南下粤省发财的亲戚,说起粤省、沪市近几年的楼市,也后悔没有早买。</P>

比方2001年,温洲炒房团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150多人坐着火车到上海买房,这事当时还登上了报纸。</P>

去年,沪市每平米3500元的房价,50万能买一套小别墅!</P>

班琪心中则感叹:是啊!20年后,连个别墅的厕所都买不到!</P>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80年代,珠三角已经先富了起来。90年代,长三角也乘势翻身。世纪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实现,那么下一步,当然是推行成功经验、规避错误风险。</P>

班琪有后世的经验,知道土地市场化会带来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连锁反应。可生活在2002年的人不知道。</P>

不过,小老百姓也有他们自己的智慧,听说粤省房价渐涨,眼见沪市房价抬头,同样生活在华夏大地,作为一省重镇的省城呢?</P>

虽然涨的不快,确实也在上涨。</P>

这么算的话……不用多,像现在这样,房价一年上涨一两百,以现在主流的七十平为例,一年就差不多能增值小一万。</P>

而且,有人已经打听到新出台的土地政策,要先从城北大学生的地块试水土拍。目前已经有几波外来的开发公司在附近考察……</P>

这就是班琪从城管胡哥那里得到的第一手消息。</P>

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是不能小看。</P>

比方这个胡哥,在大家各自有了初步意向之后,就把班琪叫到了一边:</P>

“小班啊!你应该也看出来了,我们这些人都是真想买房的。现在数一数,初步已经确定有十三套……”</P>

“如果还是当初的五套,我也就不和你开这个口了。看在我们有诚意,也这么支持你工作……你看能不能跟你们领导商量商量,帮我们争取一下那个96折?”</P>

当初延朗的意思是十套及以上97折,二十套及以上96折,一套的总价差大概是一千多块。</P>

班琪可能觉得一千多块不算什么,可对于2002年的省城人,此时的一千多块,跟后世的万把块也差不多了。</P>

尽管知道黄总给严朗的权限是九五折,但对班琪来说,不可能客户一说,就立马打破规矩。</P>

“胡哥,你支持我工作,我真的很感谢。可折扣当初是领导定下的,我只能说是尽力去争取!”</P>

之前的客户在销售内勤那里都有记录,不可能直接塞到胡哥他们的“折扣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