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认为:我们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经验。</P>
经验能让人沉着冷静,运筹帷幄。经验也常常让人瞻前顾后、错失良机。</P>
田维亮说的“经验”十分惨痛,在座众人皆有耳闻。</P>
那还是93年,北方各地还在给建设经济开发区“画圈儿”,刚有后来“新区”的雏形。</P>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住房改革的“试验田”琼岛,已经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从炒房炒地的疯狂,走到了泡沫破裂的至暗时刻。</P>
这么说可能云里雾里,用一组数据将更为直观:</P>
1988年,琼岛成立特区,人口不到20万。两年里,涌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十多万人过海淘金。</P>
有钱的炒地皮,没钱的炒楼花。经过几番倒手,地价从每亩几十万,炒到了每亩600万。</P>
房价呢?91年,琼岛人均工资三四百块,房价每平1400元。到了93年,工资没怎么变,房价涨到了每平7500元。</P>
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仅仅持续到93年的6月,地产首个调控政策“十六条”出台,吹响了终场哨。最后一批接到“花”的玩家可想而知,成了接盘侠。</P>
釜底抽薪之后,风光一时的地产公司倒闭了95%,烂尾楼600多栋,积压资金800亿,四大行坏账300多亿。</P>
疯狂过后,只给琼岛留下了三大景观:天涯、海角、烂尾楼……</P>
那次调控主要是终止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P>
当时,粤省羊城的房价是每平7500元,从93年开始,一跌就是十年,到了新世纪已经腰斩,大概是3800元。琼岛更是要到06年才开始逐渐恢复。</P>
十几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岁月。</P>
对于毕生追求安居乐业的普通人来说,也是犹如过山车一般。</P>
而地产圈的跌宕刺激,恐怕也只有琼岛的亲历者们才更刻骨铭心。</P>
今天在场的人里,也只有田维亮和包小龙沾了点边儿。</P>
田维亮一心把天聊死,包小龙也招架不住。</P>
在这种情况下,包小龙的手机震动就显得有点突兀,却也只是把大家从那种诡异的氛围里推了出来。</P>
邓总在旗袍小姐姐的服务下,悠然地品起了雪茄。对于眼前的剑拔弩张,把登山观虎斗、坐桥看水流发挥到了极致。</P>
戴宜春嘴紧抿成了一条线,法令纹和脸颊也向地心引力投降,恨不能用皱纹夹死田维亮。</P>
唯一毫无压力的人应该只有池顺昭了。只见他兴致颇高地追问田维亮一些细节,不知是不是“串供”没做好,反倒衬的田维亮一知半解。</P>
这倒让人怀疑池顺昭到底是来助攻的?还是来拆台的?</P>
对此,老狐狸们心里各有盘算。</P>
戴宜春终于逮到机会插话:“田总,此一时彼一时了。最近总听人讨论,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你想想,现在和二十年前差距有多大?有时候我就想,往后再数二十年,肯定又是另一个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