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乱了!古德里安感叹,明国这个东方的古老帝国真是危机四伏,而且内部矛盾超乎想象,不过这不是他一个外人需要操心的,他目前的任务是攻打重庆。
德军不继续北上,反而要攻打同样有十万大军守卫的军事重镇重庆,大明政府自然是乐见其成。这时候莫存锋的建设兵团刚刚突破昌都宗,又连克贡觉宗、三岩宗、巴安、义敦等守备力量薄弱的地区,兵临理化,这已经属于川边地区的内腹了。
相比较之下,汪伪政府却坐不住了,本来对于明军抽调不出主力部队平叛汪兆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后来建设兵团从遥远的伊犁奔赴西康作战,他不禁冷笑,觉得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明军的确没有主力部队可以抽调了,全在前线和日军作战,轻易不能乱动。而对于建设兵团的战斗力,就算不是领兵的将领,汪兆铭依旧不屑一顾,认为就这点人,又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端上枪的农民,最多能突破防御力量薄弱的康区,想打过川边,进攻西川腹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四川多山林,三峡天险也不是开玩笑的,岂能被一群农民轻易突破?汪兆铭有这个信心。
但德国佬的横插一杠子令他措手不及,对于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被苏联派兵侵占,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时他也非常气愤,但随之平静下来,国难当头,大明能咸鱼翻身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各人顾各人,还是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之后朱清严和希特勒秘密敲定了德国派遣志愿军帮助明国收复蒙古的计划,又私底下达成了明日结盟的口头协议,最终也只和张自忠、王庚两人吐露过自己的计划,再没有向外透漏口风。
汪兆铭本来也是不知道的,但在德国志愿军乘船出发的那一天,欧陆诸国的媒体报纸都大肆报道了这个消息,宣称明德关系将有重大变化,很有可能在私底下达成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协议(猜得真准),这令欧洲国家,尤其是英法这样的老牌强国忧心忡忡。《皇家日报》随之也发行了这个版面的报纸,汪兆铭这才得知德国志愿军是大明雇佣来收复领土的,他在心里冷笑:实在是太天真了,这时候就应该忍气吞声,坚决不再和苏联起冲突,避免腹背受敌,当今天子就是年轻气盛啊!
德军本该迅速北上,完成雇主交给他们的任务,却突然在中途与“共和国政府”死磕,汪兆铭既愤怒又恐惧,对于德国陆军天下第一的传闻他是知道的,一战并没有过去多久,时间还未冲淡一切。无可奈何之下,他不得不再度求助自家的小鬼子干爹,没办法了,在他眼里,重庆能守住的希望非常小,重庆一丢,成都等于受到建设兵团和德国志愿军的双重夹击,危险之至。
日本方面没有回信,但做出的反应很迅速。
九月九日重阳节,明日战争已经打了整整一年有余,本来一直在战场上寻求突破的日本当局忽然做出了一个政治信号特别明显的举动:扶植东北的满蒙民族建国。
在崇祯时代,后金被兴国公钟成消灭以后,朱由检曾将辽东作为他的整个封地为褒奖,钟成婉言谢绝,不过向皇帝提出了在辽东开启移民充实边塞的重要性,只要边境上站满了汉人,以后就是有敌国想将这片土地从大明版图上分离出去也不可能了。崇祯同意了兴国公在辽东亲自开展移民计划的请求,其实当时崇祯对钟成的巨大威望已经有了猜忌之心,但擅杀功臣必定令朝野上下寒心,而他又和钟成有亦师亦友的感情,不想轻易举起屠刀,尽管钟成是最佳的首辅人选,他依然还是愿意把这个人赶到蛮荒之地,算是眼不见心不烦吧。
功高震主,钟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崇祯驾崩那一天,他都没有离开辽东半步,直到新皇重召他入朝,并任命为内阁首辅,共担朝纲。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