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那么自信,那么萧洒,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鲁肃看着周瑜,心情格外的复杂,坦白来说,他欣赏周瑜,欣赏他身上的一切特质。
潇洒、风度翩翩,永远都那么自信,那么胸有成竹。
可是,周瑜就像弄潮的健儿一样,总喜欢翻江倒海,总喜欢冒险急进,而鲁肃,则老成持重,更加沉稳。
周瑜叮嘱道:“子敬,我走后,江陵就拜托你了,另外,关于柴桑的那些龙卫,我昨夜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你附耳过来。”
鲁肃忙把身子贴近了一些,这件事,孙权都快愁坏了。
周瑜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鲁肃听后,脸上登时有了些许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
“子敬,我走后,一切都拜托你了。”周瑜再次叮嘱。
从他的眼神中,鲁肃完全能够感受到周瑜对江东的情义,万般情绪涌上心头,鲁肃也只能默然点头。
周瑜笑了笑,“子敬,我善于攻,你善于守,把事情交给你,我非常放心。”
说完,周瑜大步离开,周泰、董袭等人急忙跟上,鲁肃望着周瑜远去的挺拔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但愿一切都顺利!”
江面上波涛汹涌,却无法阻挡这支威武之师的前进脚步,战船破浪而行,溅起层层白色浪花,犹如巨龙奔腾,气势恢宏。
刘备这一路之上安静的可怕,两日后,队伍抵达巴郡,刘备果断出击,张飞走旱路,关羽走水路,奇袭巴郡。
其实,西川这边也已经得到了暗示,很快,捷报就送到了周瑜的面前,张飞义释严颜,成功夺取了巴郡。
周瑜非常满意,继续催促刘备进兵。
刘备接下来,势如破竹,严颜也帮了不少忙,劝降了不少关口的守将。
捷报频传,战事非常顺利,周瑜非常得意,队伍过江州,沿着涪水一路北上,然后刘备又攻取了涪城、绵竹。
这一日,刘璋坐镇成都,把身边的文武群臣召集在一起。
刘璋开口道:“诸位,周瑜想夺我西川,幸好陛下早已识破,引君入瓮的计划已经差不多了,雒城一定要给我守住,不知何人愿意领命,去镇守雒城?”
背后有皇帝和曹操撑腰,又有内应刘备,哪怕刘璋再昏庸无能,这个时候,他心里也是很有底气的。
“父亲,孩儿愿往!”
就在众人观望的时候,堂下闪出一人,正是益州牧刘璋的长子,刘循!
刘璋有些担心,“此战不容有失,我儿可有把握?”
刘循傲然挺立,掷地有声的回道:“周瑜要想越过雒城,除非从孩儿的尸体上踏过!”
张任、泠苞、邓贤、黄权、王累等人,见刘循如此有担当,脸上也都露出了赞赏之色。
刘璋见儿子这么有决心,欣慰的点了点头,“好吧,为父给你调拨两万人马,让张任、泠苞邓贤随你一同前往。”
众将士轰然领命,刘循当即点齐人马,两万大军星夜奔赴雒城。
刘循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到了雒城后,他马上开始准备。
城墙上密密麻麻,强弓硬弩滚木雷士准备的非常充分,刘循又出城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在雒城一左一右的山坡,设立了两座大寨,成掎角之势,拱卫着雒城。
散会后,走出议事厅,孟达叹了口气,见四下无人,便对法正说:“孝直,你看到了吗?大公子亲自领兵挂帅,张任冷苞邓贤,也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中宿将,这雒城,只怕周瑜拿不下来啊。”
法正不动声色的摆了摆手,极为淡定的说:“不着急,先看看再说吧。”
张松这一路之上,完全充当了活地图的作用,帮着周瑜指引路线,快要抵达雒城的时候,周瑜一再询问,得知有大小两条山道通往雒城,周瑜于是便决定,分兵两路行动。
“玄德,你是选大路还是小路?”周瑜笑着跟刘备商量。
刘备淡然的回道:“大都督,你走大路,我就走小路,你走小路,我就走大路。”
张松提醒道:“大路平坦,但路途要远一些,小路难行,要近一些。”
“请大都督先选,我走哪一边,都行!”
刘备表现的既平静,又大度,让周瑜先选,刘备走哪一边都行,这无疑让周瑜变的很被动。
周瑜盯着刘备,似笑非笑,心说:好一个刘备,你这是将了我一军啊。
如果周瑜选大路,就感觉是在欺负刘备,好像在占他便宜一样。
周瑜笑道:“既然如此,那玄德走大路,我走小路。”
刘备欣然点头,当即队伍开始埋锅造饭,吃过战饭,队伍一分为二,刘备走大路,浩浩荡荡,径直去往雒城。
周瑜走的自然是小路,可周瑜哪里知道,刘循沿途路上,早已布置了斥候监视,得知周瑜走的是小路,刘循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周瑜,这是你自己找死,怨不得旁人!”
刘循要亲自出兵,伏击周瑜,张任却主动领命,“大公子,还是让我去吧。”
张任是一位中年武将,他身形高大而挺拔,虎背熊腰,展现出武将的威猛气势。他的面容严肃而坚毅,剑眉星目,透露出果断和决绝。
他头戴银盔,身披重甲,甲胄上的纹理和装饰显示出他的身份和地位。他手持一杆长枪,枪尖闪烁着寒芒,令人不寒而栗。
他的眼神坚定而忠诚,张任对刘璋父子充满了忠心,这是一个愿意为了守护西川,付出生命的男人!
同时,他还是刘循的老师,刘循的枪法就是得自张任的真传。
刘循看了看张任,见他面容肃然,充满决心,便点了点头,“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张将军了!”
张任当即抱拳拱手,“定不负大公子所托!周瑜必死无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