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边让着坐儿,边逊着嗓子问,“不知您想买多少?”</P>
桃花很有眼色的帮忙上了茶,原本王家夫妇想着人已带到,正要走时,林依拦下俩人道,“既然来了,吃杯茶再走也不迟。”</P>
“这...”见自家男人要说甚,王娘子连忙拉了一下他,接了话道,“正好有些口渴,那多谢林娘子了。”</P>
林依知王娘子明了她的用意,感激的朝她一笑,招呼了人坐下。</P>
郑行商听完笑起来,“娘子不知,做我们这行,两千斤不嫌多,一千斤不嫌少。主要还是这个果子好不好运输?”</P>
林依听的沉吟半刻,“不瞒您说,这个脆柿原也没长途运输过,但我想着这柿子能挂在树上一个冬天,想来皮是够厚,应该问题是不大的,总该和频婆果差不多的。”</P>
虽说林依知道脆柿最是好运输,但这世的自己才做出来,却不好空口白牙的张口就说好运输。</P>
郑行商也就是白嘴一问,做他这行的,时间一长,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这果子他也买了探究过,确是不容易坏的,且这次他往北走,天就越冷,想来更不容易出差子。</P>
何况,他们做行商的就是需要把本地有,别地没有的货物运过去才能挣钱,就像苏杭的丝绸娇贵,不易运输,但因着在京城价值千金,他们还不是想了法子运过去不是?</P>
“那不知您要价几何?”</P>
林依没先忙着给郑行商报价,而是去拿了大中小,三款果子放在桌子上,方道,“郑行商您看这果子,”林依指指三个脆柿,“这果子大小不同,品相也不相等,您看您要买哪种?”</P>
郑行商顺着林依的手往桌上看,“确实三种果子摆一起就看的分明了...只他来时却不知这事...”</P>
王家夫妇也是听的一愣,“这脆柿啥时候分品级了?”不过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就能看出,差的确实明显,三种脆柿按一种价格确实有些说不过去。</P>
郑行商饮一口茶,暼向那对夫妻眉间的错愕,心里有底,这俩人也不知道,那就不是故意诓他了。</P>
于是转而噙笑道,“不知娘子这果子怎么个卖法?”</P>
林依转了转手中陶杯心算,“柿子进货价两文一斤,自卖八文 ,批发七文,她的毛利润在五-六文间。不过她既然是为了照顾李大爷他们,那就无需多挣,如此的话,干脆大果十文,中果八文,小果六文,而李大爷的进价也改成四文大果,三文中果和两文买小果。”</P>
林依算明白后,也就如此告诉了郑行商。</P>
王家夫妇听了后,也在心里算开了,今儿个他们并不像林娘子是去的秦准河边卖,他们家人多,都是串了小街巷叫卖,不要看金陵大城,但小家小户们为了哪个大哪个小,哪个黄哪个绿,都需挑捡半天,他们今儿个虽紧紧将将卖完,但确实越到最后不好卖。</P>
郑行商听后也觉得还算合理,比他刚刚设想的要便宜一些,如此倒也不必多费口舌,直接定了下来。</P>
接着又说了定了十日后来拿五百斤大果和相同数的中果。</P>
因着是一次性买卖,契约却是不用去找了沈郎君帮忙写了,只拿了林辰平常写字的笔纸写了个大致的契子,主要押了花字,就具有法律效应了。</P>
这时代与林依那时代的唐宋有些类似,连这押字都颇为相同,因着文书和契约都需用楷书或草书写上规整的本人姓名,容易认出或代写,因此人们使用一种特定的符号,以代表本人,便于验证。</P>
林依第一次听说时,就想起在现代时,乡下人家办酒席都是租借的邻里的家伙什,一个村的往往又是一个姓,如此为了区分各家的物件,都会在某个点个画上自家的符号,如此来进行区分。</P>
不能说相同,但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